才智・匯
浸大中醫作育英才譽滿杏林
中醫藥學院校友鍾志豪教授、吳梓新博士及林振邦博士專訪
香港浸會大學於1999年成立中醫藥學院,是本港首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開辦全日制中醫及中藥本科課程的高等院校,至今擁有逾二十年歷史。學院一直致力開辦優質的中醫藥課程,積極培育能為本地提供高水平的中醫醫療服務的專才,多年來人才輩出。今次,我們邀請到三位都是早年師承於浸大的中醫畢業生,包括現為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鍾志豪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務衞生局中醫藥發展助理專員暨顧問中醫師吳梓新博士以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講師林振邦博士,與我們分享他們昔日的校園生活點滴,並闡述他們對於浸大即將承辦香港首間中醫醫院以及中醫藥業未來發展的願景和見解。
師承浸大,根基深厚
從中醫藥學院成立到賽馬會中醫藥大樓的建成,三位校友均見證著母校提供的中醫藥課程和中醫醫療服務的發展與提升。面對緊密的課程,三位校友亦曾在浸大的圖書館留下不少腳印,他們對於當年寒窗苦讀的情景仍歷歷在目。談及浸大的中醫課程,鍾教授說道:「浸大的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雙學位課程,涵蓋中、西醫知識、亦包含中藥系的課程內容,加上優良的師資,不但為學生提供深厚根底,亦為未來事業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礎。」吳博士回想在學時期的課程設計和學習氛圍,造就親厚的師生和同儕關係,至今仍會聚舊,感情深厚。林博士特別提到:「浸大作為香港首間開辦中醫課程的院校,開創先河,為本地中醫藥業培育人才之餘,在業界建立的人脈網絡亦為浸大的畢業生提供更多機遇。」
辨證論治,溝通理解
浸大中醫多年來培育無數優秀中醫藥業人才,於不同界別和崗位服務。三位校友現時在業界分別擔當不同的角色,包括臨床診症、在大學任教作育英才以及參與政府的中醫相關小組為公共福祉出謀獻策。對於身兼不同角色,林博士表示:「從中醫的角度而言,上述的工作都需要經歷『辨證論治』的過程,只是對象不同。」吳博士補充道:「身為醫師,我們要為病人解決身體的問題,是『辨證論治』最直接的體現;身為教師,面對學生的提問驅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於中醫學術和臨床方面的認識;最後,在參與政策制定的過程中,我學習到需從不同身份及角度看待事物,嘗試理解各方處境從而達成共識,充分體視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性。」鍾教授特別提到:「不同的崗位都需擁有找出問題癥結所在的能力,並懂得運用現有的資源以達致最佳的效果亦是關鍵。」不論身居任何崗位,溝通及理解固然重要,分析和解難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
承先啟後,中醫旗艦
2021年6月,政府宣佈浸大獲選為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服務契約承辦機構,眼見母校即將肩負重大的使命,三位中醫本科的校友亦同感欣喜。對於中醫醫院的發展,他們抱著不同期盼。鍾教授寄望中醫院能夠幫助紓緩香港現時的醫療問題,他闡述:「現時政府的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過長,日間復康床位亦不足,因此中醫院的首要任務是為政府分擔醫療服務的壓力。中醫院將會成為教學的模範,為學生提供實際的專科訓練和臨床參考,同時亦讓大眾看到中醫在處理醫療問題上的能力。」此外,林博士亦期望中醫醫院能成為本港中醫的傳承基地,以醫院體系推進中醫的臨床和教學發展。」最後,吳博士表示:「營運本港第一所中醫醫院絕非易事,需要建立一套全新並適用於香港的經營模式,但樂見母校願意承擔此歷史重任。期望中醫醫院能擔當中醫藥發展的旗艦角色,與業界分享成果。」
把握機遇,薪火相傳
近年政府銳意發展中醫,隨著中醫醫院預計於2025年投入服務,三位校友一致認同本港的中醫藥業發展將更上一層樓,並寄語有意加入行業的年輕校友要把握黃金機遇。吳校友鼓勵年輕校友道:「年輕本身就是一種優勢,他們會更貼近潮流,緊貼社會步伐,只要凡事都充滿熱情,將來可以創造出更多發展空間。」林校友深信讀中醫亦可以有多元的出路,關鍵在於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了解社會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師弟妹可朝著有興趣發展的方向,好好裝備自己。最後,鍾教授勉勵他們要有韌性和魄力,即使在創新的路上遇到波折,仍要保持耐力,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