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Eng
The BUddy Post
What's Up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曾惠珍女士﹝秘書管理﹞

今期《浸大.訊》訪問了熱愛母校的曾惠珍校友。她是迪德施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將與我們分享她的管理哲學和成功之道。

記者:可否介紹一下自己?

曾: 我畢業於當時仍是浸會學院的秘書管理系。我是半工讀完成課程的,但感恩獲得優異成績及名列校長特別表揚名單內。畢業後,我繼續進修,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及不同的專業資格。在工作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那個年代,大部份僱主對浸會學院的學生存有偏見,所以我們得到的待遇相對地差。但我憑著堅毅不屈的精神,衝破各種困難。此外,我的基督教信仰及父母對我精神上的支持也很重要。

2000年,我毅然辭去一間管理顧問公司董事及部門主管一職,創立自己的公司。除了管理自己的業務外,我亦兼任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及核數委員會主席、特區政府稅務上訴委員會委員、小學校董、各慈善團體的顧問及教會執委等。

我十分關愛母校,所以很積極參與浸大校友會的事務屈指一算, 已超過20年。2000-2004年我擔任校友會會長。2007年我協助尚志會註冊為法人團體,並任副會長,而現在則是會長。同時,我亦參與母校不同的項目及委員會, 並擔任學生組織顧問。

記者:可否談談你的生意管理之道?

曾: 讓我引用聖經的說話「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16〕。管理學問有很多,對我來說,可以簡單歸納是靈巧面對每樣問題。對於各樣的機會、威脅、形勢、問題、甚至利誘等都持有敏銳的觸覺或警覺性。

在靈巧敏銳的同時要以善良的心待事為人,真心為客戶,為員工著想,不存歪心,以上帝的品德為基礎。我公司的中文名稱「迪德施管理有限公司」就包含有這個意思。他們會感受到所謂「以德服人」。

記者:你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要擁有那些重要素質?

曾: 我認為首先要勇於嘗試。機會來了不把握,便一定沒有機遇帶來的成果。2000年時,當時受僱職位已是董事階級及一個部門主管,亦有穩定的收入;當時遇上機遇嘗試自己創業,以「進可攻,退可守」的心態策略性的開展自己的業務,所謂穩中求勝。需經2003 SARS 的衝擊,公司仍可站穩腳步。2004年時,因中國大陸開放和私募基金盛行投資國內,當機會來時,我公司乘勢有幸能參與及踏足這國際金融舞台,直至現在。

另一素質是創意。創意不只是限於產品的創意設計,活動的創意設計, 亦可是服務方式的創意, 解決問題的創意方法,管理技巧的創意等。例如當問題很棘手時,你需要用創意的思維,想著必定有解決的方法或出路“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例如,我公司是本地香港的公司,不容易踏入國際舞台,我僥倖地以創意的服務方式踏進跨國企業的舞台。

第三個的質素是管理的學問,這包括時間的管理,工作的管理, 資源 (人力,財政等) 的管理等。我的工作繁忙,客戶來自四方,亦兼任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各項公職及教會事奉,需要有效的時間管理及工作分配。至於人力資源方面,我以人盡其才為原則,各盡其職,財政資源方面,我是以審慎理財為原則。

記者:你除了是尚志會主席外,還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會員。是甚麼驅駛你一直支持和關心母校?

曾: 我想這是情繫浸會,浸會精神之所以言吧。我個人是個感恩的人,飲水思源。何況我在校就讀時, 浸大當時的發展,正是艱難重重,資源 (包括財政, 校舍) 非常缺乏,但母校的校長,教職員都上下一心,為母校的教育理念披荊斬棘,達至今天的成就。當時是學生的我,對學校的歸屬感很強,對學校的無言付出很感激。身為校友,熱心回饋母校,自然是更應該做。加上畢業後,初期的工作,都是較當時的其他大學受到較次等的待遇,因此更加激發要為母校的發展出一分綿力。

記者:尚志會最近有甚麼新舉措?

曾: 申請尚志會贊助計劃的學校部門及學系今年也很踴躍, 也多了新申請的部門及學系。尚志會理事亦多參與受贊助的項目活動, 例如他們舉辦的開幕禮或啟動禮, 項目完成報告會等。尚志會贊助計劃今年已踏入五週年。

尚志會最近一兩年舉辦了一些新意思的活動, 包括去年底邀請世界級大師陶瓷名家舉辦了講座, 今年年初舉辦了免費心臟測試, 今年母親節與傳理校友舉辦了傳理尚志喳喳喳為母校籌款的歌舞會。也與其他校友組織連繫合作, 例如去年年底參與工商管理碩士 (中國班) 在廣州舉行的十週年慶典及與他們舉行座談會, 現在則正在連繫浸大校友會合作他們的師友計劃講座後聚會, 及聯絡學生會組織有關合作為學生宿舍籌款等。

記者:閒時,你喜歡做甚麼事情?

曾: 閒時,我喜歡做些既可使我輕鬆,又可令我有得著的事情,例如閱讀可以助我更新及吸收新知識、做運動對身體好,提高工作效率、與家人聚餐可以聯繫感情等。

記者:你的人生座右銘是甚麼?

曾: 我希望將我的時間、能力和潛質都發揮得最好,不斷進步。我的人生左右銘是努力,永不言敗 (浸會精神吧)。對人的付出幫助,不會計較回報,便為有福 (赤子心)。

記者:有甚麼勉勵說話與我們的同學及校友分享?

曾: 秉承校訓「篤信力行」,全人教育也就是訓練我們能靈活適應各類的挑戰。我們待人處事的態度尢為重要,要正面能量,不太斤斤計較,肯「蝕底」,全力以赴,不用僥倖心態,務實,發揮「浸會精神」。要終生學習,自強不息,與時並進。但必須有良好的操守及品德作為基礎,我本人便是以基督為樣式。要與母校保持聯繫,做個出色「浸會人」, 以身為「浸會人」為驕傲。

受訪者檔案:
曾惠珍校友為迪德施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現任香港浸會大學尚志會會長, 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委員等。她於企業顧問服務方面有豐富經驗,並獲獎無數,包括其中一名獲「2009 亞太最具創造力華商領袖 .女企業家獎」、「2010 亞太最具社會責任感華商領袖 . 女企業家獎」, 其公司亦獲得「2011年香港最具價值公司獎」。

 

 

曾校友情繫浸大,對母校無私奉獻


曾校友對社會貢獻良多、獲獎無數


尚志會於2011年底邀請世界級大師陶瓷名家舉辦了示範講座

2011年尚志會週年大會


2012年母親節尚志會與傳理校友舉辦了傳理尚志喳喳喳為母校籌款的歌舞會


曾校友的公司迪德施管理顧問公司


 
Back to The BUddy Post October 2012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聯絡我們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