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讯》- 香港浸会大学校友事务处

2023年9月
过往期数: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6
9
前往

才智・汇

富人文素養和創意的化學家

倫敦皇家學會院士、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以及賽馬會「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總監David Parker教授專訪

David Parker教授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以及賽馬會「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總監。
• 牛津大學化學碩士及博士 (1974-1980)
• 法國史特拉斯堡—北約獎學金博士後研究員 (1980/81)
按此 閱讀David Parker教授的詳細履歷。

科學和藝術看似是截然不同的學科,前者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具系統性的科研實踐;後者則著重表達內心的情感。香港浸會大學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以及賽馬會「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總監David Parker教授是一位受人景仰的資深化學家,同時亦熱衷於寫詩創作,他為我們示範如何融會科學與藝術。

睿智之年決心求變

Parker教授生於英國杜倫的一個家庭,自小受到音樂和文學賞析的薰陶。儘管如此,Parker教授早在十六歲時就意識到自己對科學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每當他探索大自然世界,尤其在分子領域上,腦海會自然湧現「如何」和「為什麼」等問題。憑藉這份對探索研究的熱誠,驅使他在牛津大學度過六年的光景,完成化學碩士及博士課程。1980 年秋天,Parker教授獲得北約獎學金到法國史特拉斯堡成為博士後研究員,並與其後於1987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化學家Jean-Marie Lehn共事。Parker教授於1982 年重返故鄉,在英國杜倫大學擔任化學系講師,更於短短十年內晉升為學系的講座教授。在杜倫大學度過了四十年出色的教學生涯後,適逄香港特區政府於 2021 年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之際,Parker教授毅然作出職業生涯的一個重大改變。他回想:「當計劃推出時,我想起於2019年在浸大擔任客座教授時的經歷,這份美好回憶推動我重回浸大。 再者,與浸大建立的連繫亦使我更容易下決定。在早年的職業生涯,我曾婉拒多個來自世界一流大學的邀請,但今次我鼓勵自己要作出改變,勇於接受挑戰。」

Parker教授於24歲時便取得牛津大學化學碩士及博士資格。

Parker教授非常重視家庭,過去的四十年間,他在英國杜倫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他亦自豪地和我們分享作為祖父的喜悅。

放眼長遠影響

Parker教授於2022年9月加入浸大,當時受到疫情和社交距離措施的影響,很多活動都被迫暫停或取消,卻造就他在隔離期間自我反思的機會,從中深切體會到自己對實驗科學探求有著無窮無盡的慾望。秉承著這份對化學的熱忱,Parker教授於浸大出任化學系全球創科講座教授以及賽馬會「化學探針」創科實驗室總監,與學生、同事和研究團隊分享他的專業知識和抱負。當談及進行影像和傳感的化學探針研究時,Parker教授寧願把目光放遠,他解釋道:「在開創生物系統適用的化學探針研究時,雖然我們會有既定的時間表和目標,但我仍然會向團隊發問『如何』和『為什麼』來啟發他們尋根究底。其實研究成果未必能立竿見影,所以我鼓勵他們要耐心專注於純科學發現的探究,積極為未來出現的潛在機會作好準備。」

Park教授現時享受在香港的生活,閒時喜歡到處遊覽香港的地標。

當人文遇上創意科學

Parker教授不但擁有跟浸大相似的理念,更是與浸大同齡! 他分享對浸大的印象道:「這是一所以人為本的大學。我欣賞大學所強調的團隊精神,正正體現於我們作小組研究的過程當中,這份核心價值令研究更得心應手。」談及香港的創科發展前景時,Parker教授認為人才是最珍貴的資產,他說:「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將資源集中投放於人才培育,尤其是年輕一代,我們應該支持並相信他們的創造能力。」另外,Parker教授表示提高對純科學的投資亦是關鍵,皆因人才培育需要資源配合。

Parker教授不僅是以人為本,他的人文素養亦使他成為一位與眾不同的科學家。他視化學為一門具創造性的科學,要在身心舒暢的情況下方能享受箇中的樂趣。因此,他自2016年起開始創作寫詩。Parker教授透露他的母親是位音樂家和英語教師,他喜歡創作的基因遺傳自母親,他表示通過創作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來撫慰心靈。同時,創作亦是自己與自然世界連繫的一種方式,藉此獲得安寧平靜。至今,Parker教授創作的詩比發表過的430篇科學論文的數目還要多,可見他文思如泉湧不斷,他更會以自己的創作來點綴課堂,為充滿科學理論的課堂增添趣味。

more photos

Parker教授被自然界的美麗深深吸引,最近他曾到冰島 (中)、蘇格蘭西部以及英國湖區旅遊。

Parker教授被自然界的美麗深深吸引,最近他曾到冰島 (中)、蘇格蘭西部以及英國湖區旅遊。

Parker教授被自然界的美麗深深吸引,最近他曾到冰島 (中)、蘇格蘭西部以及英國湖區旅遊。

靈感激發創意

縱然Parker教授得到母親的遺傳,但他認為創造力是可以透過後天培養:「只要用心觀察和欣賞日常生活中的美麗事物,便能激發創作靈感。」故此,他喜歡與年輕的科學家交流並給予對方建議,啟發他們的創意思維,幫助他們能更有效地追求知識和實現目標。Parker教授亦特別鼓勵有意成為科學家的年輕一代要有韌性和耐心,更重要是相信自己,即使有些觀點或許與傳統智慧相悖,亦不妨放膽表達個人想法。畢竟,嶄新的意念往往是從非主流思維衍生而來。

more photos

Parker教授的詩作。請 按此 閱讀。

Parker教授的詩作。請 按此 閱讀。

Parker教授的詩作。請 按此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