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人脈 累積職場資本 星橋資本有限公司副主席吳德龍校友
在邁向全球化、競爭愈趨激烈的現今社會,擁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人際網絡是各界人才具備的重要資本。對在會計界及投資銀行界擁有多年豐富經驗的吳德龍校友(會計;工管)來說,除了時刻保持危機感及裝備自己外,不斷開拓人際網絡,把握機會,是令事業更進一步的關鍵。
從香港浸會書院開展的人際網絡
吳校友 (Bernard) 回想在中學階段已有投身會計行業的念頭,他表示:「我在中一暑假開始便在山頂的爐峰酒家兼職了三年,賺取生活費的同時,也讓我提早接觸社會和了解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這段經歷也使Bernard了解到:要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立足,投身金融或會計行業會有較多的發展機會。
在香港浸會書院修讀會計文憑課程的數年間,Bernard特別慶幸同系的同學有緊密的聯繫和交流,使他們獲得不少會計界的行內資訊和求職建議。他分享道:「當時書院有設立一個Common Room讓會計系學生使用。不同年份的會計系學生會聚集於這個地方溫習、交流及討論各種資訊。」同時,畢業後的師兄、師姐也不時會回到母校,向Bernard和其他師弟師妹作出分享,例如入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心得或經驗,以及考取會計界不同專業資歷考試的建議,令他們獲益甚多。
Bernard也提及到80至90年代香港浸會書院出身的會計系畢業生不及傳統院校的多,因此校友之間會份外有種團結感。Bernard提及到:「現時出任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層中,例如任職德勤中國主席的蔡永忠校友,以及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的曾順福校友也是來自香港浸會書院會計系。在人才輩出及競爭激烈的會計行業中,浸會校友能夠獲得業界的認同和肯定,的確令我們更感自豪。」
不期而遇的貴人及轉捩點
畢業後Bernard便加入了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投入會計界數年後他發現自己對審計或投資銀行的業務同樣有濃厚的興趣,使他決定轉職其他公司甚至出任投資銀行界的管理層職位。他回想:「由於我從小已熟習流利普通話,每當公司管理層與內地客戶開會和傾談合作細節時,我便一同出席會議和擔任即時傳譯的角色。」Bernard亦透過這些經歷和契機結交到不少中港兩地會計及銀行界的專業人士。後來Bernard更透過一次來自浸會書院校友的邀請,在某個晚宴上認識了農銀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藉著自己的語言優勢和在業界的豐富經驗,使他當時得以入職農銀國際並負責心儀的投資銀行業務。Bernard談及自己的經歷時也認同:「人生有太多『估唔到』的事。」他亦感恩多年來結交的人脈和學習到的知識,大大幫助了自己事業上的發展。
身體力行回饋大學社群
念及與香港浸會書院的緣分和啟蒙,Bernard亦早於90年代末已積極回饋浸大,包括為師弟妹提供獎學金資助及為母校舉辦不同活動及出席分享講座,傳承自己在業界的經驗及心得。談到Bernard近年最難忘的大學活動或項目,則非今年3月由江蘇香港文化促進會贊助、連同浸大師生展開的「傳承行動:全城健康」項目莫屬。活動以學生主導,向大學社群和社會大眾宣揚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整個項目由2018年10月逐漸成形,到今年3月舉行啟動禮之間只有約半年的籌備時間。作為項目開幕禮的籌備委員會主席,Bernard和團隊找到16間本地中學,以及逾200位來自浸大七個學系的學生參與這個項目及其相關的教學活動,令他感到十分難忘和意義重大。展望將來,Bernard亦計劃投放更多時間在回饋社會、傳承方面的工作,推動業界與學界的交流和發展,進一步幫助不同年代的師弟妹累積珍貴的職場資本。
|
|
|
|
 |
 |
 |
吳德龍校友 |
|
|
 |
 |
吳校友(中)在2015年接受Beta Gamma Sigma榮譽會員委任狀。 |
|
|
 |
 |
|
|
|
 |
 |
吳校友與老師、同學在大學會堂前合照。 |
|
|
 |
 |
吳校友(左二)出席由浸大工商管理學院與工商管理學院校友會合辦的校友之夜聚會。 |
|
|
 |
 |
吳校友在「傳承行動:全城健康」啟動儀式上致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