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8年9月
 
魔術改變人生
李澤邦校友
 
關於魔術,很多人都會即時聯想到小玩意和戲法。但是,魔術對於李澤邦校友(心理學)來說,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以下帶來一個魔術改變人生的故事。

加入魔術學會

李校友是浸大國際學院的畢業生,就如很多香港學生一樣,他在學時最愛的消閒活動就是玩電子遊戲。那時候,他從未想過加入魔術學會會改變他的人生。李校友說:「成為魔術學會的委員後,我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魔術愛好者,亦從中找到我的真正興趣和職業。」

成為魔術師之路

在國際學院修讀二年級的時候,李校友終有機會在浸大學生會舉辦的千人宴上表演。他說:「那次是我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中表演魔術。在千人宴舉行前三個月,我和魔術學會的會員不斷為表演而練習,結果演出非常成功,同時亦大大增強了我的信心。」雖然李校友的演出獲得很多讚賞與推薦,但是他卻未因此而滿足。他說:「我很感謝媽媽。她在我探索畢業後的發展路向時,大力鼓勵我要趁著年青追求夢想,並支持我到美國Chavez Studio of Magic進修魔術。」談到李校友其中一件最難忘的事,他說:「那必定是從魔術老師Dale Salwak先生手中取得畢業證書的一刻。他不單教導我魔術表演的技巧,更引導我面對比賽的勝利和失敗。他讓我明白作為魔術師的真理–能夠表演魔術至生命的最後一分鐘的魔術師就是最終勝利者。」

「魔王之王」

李校友的人生轉捩點,就是在電視節目「魔法擂台」中得到「魔王之王」的稱號並贏得總冠軍。他說:「得獎後,我參與了兩季「街頭魔法王」(另一電視節目),而我亦藉着這個節目獲得觀眾認識。一位內地製作人看過節目後邀請我參與一個魔術比賽,我跟四位成員組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隊伍進行四個回合的比賽,結果我們擊敗所有對手成為總冠軍。我亦因為這次比賽,獲邀在幾個內地電視節目中出任常駐的魔術表演者。」

克服困難

對李校友來說,每位魔術師都會有犯錯的時候,關鍵在於能即時糾正錯誤並將影響減至最低。「我曾經在沒有足夠準備的情況下於澳門表演而出現失誤,雖然最終可以彌補過失且不被發現,但卻令我深深體會到充足準備和反覆練習的重要性。我一直不敢在表演中冒險或嘗試新事物,但經驗告訴我,唯有勇敢踏出第一步,才能走得更遠,獲取成功。」

踏上創業之路

李校友現在積極把興趣轉化為職業 — 他不單是一位專業的魔術師,更是一家售賣魔術道具的網店負責人。他於2014年在香港開設了自己首間魔術學校後,有見中國市場潛力龐大,便乘勢在深圳開設了第二家魔術學校,並兼任老師,培育魔術界人材。他說:「魔術在內地仍然是新事物,我的目標是成為當中的先行者,將頂級魔術帶給本世代的人。」除此之外,李校友亦曾在2016年與他的好友兼心理學家藍志豪先生出版了一本名為《心.魔——從心理解構魔術》的書籍,以心理學知識解構魔術的秘密。

魔術治療與慈善項目

李校友現正與不同慈善團體和學校合作多個魔術治療的項目,當中的原因源自一則社交媒體的留言。他說:「一位曾經想過自殺的女士留言給我,說因為被我的表演所感動而打消了輕生的念頭。我的魔術表演治癒了她的心靈。」

李校友也曾與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合作,將魔術融入服務處的抗賭項目一部份,增強項目的成效。此外,他亦將魔術班引入超過八十間本地學校,目的不單是協助有情緒控制問題的兒童,亦幫助家長改善日常管教子女的方法。他總結:「這些項目仍在測試階段,我們正不斷研發新方案,把心理學與魔術結合,以改善子女和家長的親子關係。我衷心希望自己的魔術知識能幫助社會不同階層人士。」
 

李校友在內地的魔術比賽中獲獎。
 
 
李校友(左)曾在幾個內地電視節目中作為常駐的魔術表演者。
 
 
李校友(左三)在外地比賽時與其他參賽者合照。
 
 
李校友(右四)於2014年在香港開設了首間魔術學校,培育魔術界人材。
 
 
李校友將魔術班引入超過八十間本地學校。
 
Back to The BUddy Post September 2018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8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