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系主任歐文彬教授
《浸大.訊》今期訪問了在浸大任教了二十二年的地理系系主任歐文彬教授。他將與我們分享他的教學生涯。
記者:可否介紹一下自己?你是在何時來港加入浸大?原因為何?
歐教授: 我是英國人,在英國雪菲爾大學取得地質學學位,之後在倫敦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課程。那時,我在東非的肯雅研究裂谷及沉積岩,之後到了馬拉維八年,當大學教授。在非洲工作十分刺激,但我只可取得當地的收入,不足以養妻活兒。於是,我辭掉工作,在全球尋找機會。當時,浸大地理系正進行全球招聘,我申請了並通過電話面試。最後,與太太商議後,決定到浸大任教,自此定居香港,過了二十二年。
記者:可否告訴我們在非洲一些見聞及趣事?
歐教授: 不是開玩笑,我曾經吃過大象、河馬和鱷魚。牠們的肉質比較粗糙。我也試過在馬拉維合法地獵殺羚羊。現在,我也不時到肯雅旅遊,最近還在二千公里範圍內看見過十隻長頸鹿。我也經常看到其他野生動物包括獅子、豹和大象。
在非洲,通訊的方法也很有趣。八十年代時,電郵還未普及,最快與外界的溝通方法是傳真。我記得我要走到松巴中央郵局發傳真,第二天又要到那裡收取傳真。
記者:作為地理系系主任,你有什麼願景和大計?
歐教授: 地理系致力為地理教育增值,故以「理論應用並重、推動學術交流及追求卓越成就」為宗旨。本系的學生都覺得我們很親切,亦很喜歡課堂以外的野外考察。我們很著重這些考察,因為這些活動加強了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在研究工作方面,地理系是浸大其中一個匯聚卓越研究人才的部門。今年,我們共有四個優配研究金撥款的研究項目。
我們的課程提供廣闊的訓練,希望能教導學生以全面的眼光看現代社會。現時,地理系有三個本科課程,包括地理社會科學學士(榮譽)課程、中國研究(地理專業)及雙學位即社會科學學士(榮譽)課程及通識教學教育學士課程。我們亦提供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和修課式當代中國研究課程。
記者:地理系畢業生可從事那些行業?
歐教授: 地理系畢業生通曉地球科學及社會科學,可在不同行業發展一己事業。他們有從事商界、教育界、政府公務等等。而且我們的畢業生懂得電腦應用、溝通技巧和做實驗的知識,故十分受招聘者歡迎。
記者:你最近從事那方面的研究?
歐教授: 我喜歡教學,但更醉心於研究工作,主要從事古湖沼學、海洋微體古生物研究、沉積學、第四紀地質學及海洋地質學的研究。我正進行肯雅奧洛戈賽利葉盤地的環境重組、肯雅裂谷根管石源頭的研究和馬加迪湖第四紀地質學研究。我也研究冰島及新西蘭的溫泉和香港的海洋沉積。
記者:你一定到過很多地方,可否與我們分享一下?
歐教授: 我現在58歲,但我已到過57個國家工作或旅遊。下年,我想去緬甸。我已經去過西歐所有國家。如有時間,我想再深入探索南美洲和南極洲。我在非洲居住和工作多年,馬拉維是我最喜愛的地方,因為那裡有又大又美的湖泊。對沒有經驗的旅客而言,到非洲總會踫釘子,但馬拉維人很友善。肯雅的裂谷地貌最令我印象難忘。在香港,我喜歡到大浪灣,那裡有白色的沙灘和崎嶇不平的海岬。
記者:閒時你喜歡做什麼?
歐教授:
年輕時,我喜歡打壁球,每周五晚。但因膝蓋傷患,我已經沒有再打了。現在,我喜歡遠足和爬山。我曾經參加一個很長的慈善步行,於九個半小時行了80公里。周末時,我喜歡到香港不同地方遠足,最愛到大浪灣坐在沙灘上歇息,或到鹹田的餐廳喝啤酒和吃碗有兩隻雞蛋的麵。
記者:你人生的座右銘是什麼?
歐教授: 我並沒有什麼座右銘。但我是一個很愛競爭,什麼都喜歡快過他人的人。這推動我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但我並沒有壓力。我亦鼓勵部門的同事在研究上作良性競爭。
記者:浸大學生給你什麼印象?
歐教授: 他們都很勤力和友善。他們能以英語溝通,只是有時缺乏信心。在這方面,野外考察能有效加強師生關係和交流。我覺得香港的學生都很勇敢和活躍,並善於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表達己見。
受訪者檔案: 歐文彬教授是浸大地理系系主任,於英國雪菲爾大學取得地質理學士學位及於倫敦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範疇包括古湖沼學、海洋微體古生物研究、沉積學、第四紀地質學,及海洋地質學。在浸大任教了二十二年,主要教授地貌、自然環境、地質變化及海岸環境等。現正進行非洲環境重塑和溫泉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