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背後的真相

專訪協理副校長(校務研究及策劃)萊韻詩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委任萊韻詩博士為協理副校長(校務研究及策劃),由今年5月13日起生效,負責支援大學發展,特別是落實大學十年策略發展計劃。她亦將領導大學團隊,建立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決策文化,及支援多個與大學規劃相關的項目。
開始訪問之前,萊韻詩博士說自己的母語是英文,怎料她一開口便是十分流利的廣東話,甚至連地道用語她都懂,非常「貼地」。
關注大學社會責任
在加入大專院校工作之前,萊韻詩博士從事管理顧問方面的工作。她指出,顧問工作對她而言是一項訓練,使她學會去深入理解不同行業及事情背後的運作原理,亦使她學習了解他人。
萊韻詩博士負責大學排名的相關事宜,她說: 「每個大學排名系統有一套評分基準,但一所大學裡面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在發生,有一些事情雖然未必納入評分機制之內,但對大學發展很重要,這些事都值得我們去做。」萊韻詩博士指出,她非常關注大學的社會責任,她稱:「我們很多時會聽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但我認為有必要推廣到大學層面,讓學生認識到對社會的承擔。」
不能盲目相信數據
另外,她亦領導大學的分析工作。如何獲得精確的數據,以及收集各方見解,都是萊博士的重點工作。萊博士指出,她近來看了一本名為《Invisible Women》的書,此書以研究為基礎,舉出多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指女性往往成為數據的盲點,例如汽車防撞測試所用的假人是以男性為基準,但男女的重量、肌肉比例等各有不同,得出的結果自然不能套用在女性身上。萊博士表示,在使用數據作決策之前,亦要仔細分析數據背後的意義。
談到對浸大的第一印象,她認為浸大的教職員都十分友善,樂意向她提供協助。另外,她相信浸大新成立的六所跨學科研究實驗室,可以發揮浸大在科學與人文研究的綜合優勢,為本地以至國際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動靜皆宜 平衡生活
萊博士跟我們分享她的興趣,她喜歡做手縫皮製品,由裁剪原皮、打孔、縫線開始,到完成一個手袋,全部由她全人手製作。除了皮製品,她還會自製珠寶飾物,做小手工需要百份百專注,可以讓她精神上得到放鬆,而且完成一件作品都會有很大成就感。當我們以為萊博士比較喜歡文靜的活動時,她卻與我們分享她喜愛kickboxing這種較劇烈的運動。
不過萊博士向我們表示,在2019年末被診斷出患有惡性腫瘤,改變了她對生活的看法。她非常感激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祝福。 她說:「我藉此機會反思,挑戰使我們變得更強大,我對生命和生活的優先次序有了全新認識。我得到最大的感悟是要有充足睡眠,我在康復過程中讀了 Matthew Walker的《為什麼要睡覺》(Why We Sleep)一書,這書進一步強調了睡眠的重要。我學會在生活中取得平衡,現在會花更多心思和時間去關心兒子。」
期待與校友交流
萊博士十分欣賞浸大校友們對母校事務的熱心,她留意到線上講座SEED Talk邀請到很多來自不同界別的校友,與在校同學分享成功心得。她期望日後可以與校友有更多機會交流,聆聽他們對於大學未來發展的看法。
|
|
|
|
 |
 |
 |
萊韻詩博士曾經到海外作義工交流,協助弱勢婦女,她認為有必要將社會責任推廣到大學層面。 |
|
|
 |
 |
萊博士向我們推介兩本書,分別是《Invisible Women》和《Happier》,後者是一位哈佛講師的著作,他教授的正是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講授如何保持快樂。 |
|
|
 |
 |
萊博士分享由她手工製作的皮製品,她日常所用的卡片套、化妝袋,甚至電腦袋,都是自己一針一線手工製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