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HKBU   |   中文     
  
 
November 2016
 
Alumni Updates
 
Alumnus Dr. Chiu Kwok-hung (Sociology)

Alumnus Dr. Chiu delivered a speech titled “Daring to Dream”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on 13 November (Chinese version only):


敢於做夢

尊敬的李萍書記、各位老師,
各位親愛的同學,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在這裡和大家交流創業。創業非常流行,從美國矽谷到英國,再到內地,有點想法的年輕人幾乎都在創業。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都說現在招聘很困難。為什麼呢?因為有本事的人都去創業了!

在座各位大多數是90後,還在學校讀書或者剛剛走上社會。中國大陸每年有100萬的年輕人走上創業的道路,當前的職場上出現大規模的90後工作一兩年就辭職出去創業。可憐這100萬個年輕人的爸爸媽媽,大多數對孩子的選擇是擔心的:賺錢那麼難,為什麼不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呢?

年輕人有個特點,就是看不到眼前的困難有多大,也不會害怕,天生的自信會支撐他們做下去。

我個人非常贊成年輕人創業,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所以我現在給大家澆點冷水:如果你沒有強大的Passion激情和夢想,沒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沒有改變周圍現狀的毅力,如果你以為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成為一個名人,賺很多的錢,那你不適合創業。有沒有聽到這樣一句話:“一入創業深似海,從此快樂陌路人。”創業,意味著你一周7天、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沒有娛樂,你要面對很多未知的困難,和前方一個又一個的坑。你做得不好,公司發展速度慢,你會很焦急;你做得好,公司發展迅速,你就要找團隊,很可能碰到不靠譜的人,付出成本,甚至遭遇背叛。

我有一個朋友,原先在McKinsey(麥肯錫)工作,他在給中國平安保險做上市的時候發現,中國的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非常混亂,買一份保單的過程很複雜,於是他就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頭,“讓買保險變得更容易”。他辭職去創辦了一家保險軟體公司,今年,2016年,阿里巴巴投資了他的公司,僅僅在上海他就僱用了1000個工程師。

於是很多麥肯錫的老同事找他聊天,問他: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創業成功?他聽到只能搖頭,他說:“創業如果不是為了內心的passion,沒有超人的努力與忍耐力,請千萬不要辭職創業。”很少有人關心,這位創業者從2000年辭職已經苦苦創業了16年,在2003年非典期間,公司管理層整整一年沒有拿薪水。其實他創業之初的合作夥伴們到今天已經全部離開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只有他堅持了下來。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適宜在一個成熟的體制內工作。一家大公司,有完善的體制,你只要做好手邊的工作就可以了。你不是公司運營的最後一道防線,永遠不用考慮業務模式出現關鍵性的變化怎麼辦,核心骨幹出走怎麼辦,現金流緊張怎麼辦,產品老化、競爭者價格競爭怎麼辦,大玩家進場又怎麼辦……創業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沒有其他辦法,只有靠自己一次次的咬牙堅持,一次次的對自我的否定和反覆運算才能完成。所以創業的過程也是比拼意志力和自我修煉的過程。這個過程會非常孤單。

Ok,如果這些困難你都能扛得住,願意犧牲穩定的收入、安定的環境、精彩的個人生活,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為什麼我會鼓勵年輕人去創業。較早之前我在一次大學的演講中就提出,不贊成大學生畢業後著急買房子,被房貸捆住自己,而是應該追隨自己的興趣,到香港、廣州、上海、蘇州、
杭州,新加坡、甚至矽谷,去這些美好的城市多看看,去發掘先自己的潛能。一個人生存所需要的錢和空間是有限的,人活著最重要的是你能給周圍的人、給你的國家和城市帶來什麼改變。我們生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社會變化大,機遇非常多。我自己也投資了一些創投,支援年輕人創業,他們在大健康、航拍、水質處理等行業創辦了自己的小企業,這些都是短期內很難賺錢的行業,但是促進醫療健康的知識普及、保護我們的環境,拓展人類的視野……這也是除了在教育方面的捐款外,我個人對年輕人、對社會的支持。

從外部環境看,中國有超過2.6萬家風投公司,有數以十億計的資本願意支持中國創業者,現在的創業者面對的是幾十年來最好的機遇,只要你有一個好的idea,便會有風險投資願意放錢給你去冒險。但有一點我想提出的是,任何企業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嬰兒不可能立刻成長為一個巨人,不可能說今天風投資本給你的公司幾千萬,明年就要你掛牌上市發財了。當創業者拿到錢時,要問問自己創業的初心是什麼,要一步步走向成功,千萬不要被投資者的鞭子催著往前走。在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概念不錯的創業公司,融資之後因為投資者急於求成,最後都是失敗了。

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說,“我活到90多歲看了無數的公司,什麼是好的企業?好的企業是那些寂寞的企業,沒有什麼戲劇性,一步步克服自身的困難,一步步克服自身的惰性,那才是好公司。”創業是一個特別寂寞的過程,是創業者對自身能力不斷挑戰的過程。

相對創業過程的努力,創業方向的選擇至關重要。這是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問題。創業領域最經常提起的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確實重要,但是我認為這個不是最關鍵的。中國內地有個創業家雷軍,就是做小米手機的雷軍,說了一句很管用的話:“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問題是,你不知道哪裡是風口?風能吹多久?能吹多高?現在是風口明天不一定是風口。我不建議年輕人去追逐風口,你需要關注的是你做的事情可不可以改善人們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隨心,更美好,更便捷。有朝一日,你會為自己這個選擇而自豪,這才是創業的核心。比如:現在出行有了Uber和「滴滴打車」、吃飯有了「餓了麼」、快遞有了「順豐」、買東西有了「淘寶」、看病有了掛號網「春雨醫生」以及我個人投資的問健康畫報,拉近醫療健康和大眾的距離……這些改變日常生活的idea造就了很多優質的創業公司。

年輕人最有創意,這個品質很寶貴。我很欣賞Amazon(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創業之前他在華爾街的對沖基金上班,當他看到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頂著所有人的反對,他辭職創辦了亞馬遜。後來又因為對太空旅行充滿好奇,他又開創了“藍色起源”載人太空旅遊項目。最近他的太空船試驗回收成功,我看人類可以往太空旅遊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你選的項目成功還是失敗重要嗎?愛因斯坦說,如果你的想法是沒風險的,那代表你這個想法未來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你提出一個構想,沒有人覺得你的構想很荒謬,就不是一個好的構想。Jeff Bezos踐行了這句話,他以自己的觀察力和好奇心證明了人類並不滿足於吃喝和小情緒,而是要維持好奇心不停地探索。

前面我講的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功例子,在他們旁邊有超過99%失敗的企業。即使這些今天看來很了不起的企業也遇到過無數的困難,直到現在他們仍然會碰到很多挑戰。如果你不是懷著真正的夢想,就極其容易放棄。當然雖然堅持你也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堅持你肯定不會成功。

時代總是在變,做有益的、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才更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你對人生也沒有遺憾。在創新的發源地美國,很多大學生創業就是為了change the world. 不管是飛往太空的飛船,還是無人駕駛飛機、汽車,通過技術創新,重新定義社交和資訊傳播的方式。

從具體操作來說,年輕人創業最常碰到的問題是:缺錢,缺經驗。我認識很多銀行的管理者,他們說中國內地60%的民營企業從來沒有從銀行裡貸到一分錢,雖然政府一直呼籲金融機構支持創業,但是小微企業在銀行眼裡幾乎沒有任何信用,銀行怎麼敢貸款呢?讓金融機構幫助到小微企業,實現年輕人創業的第一步,是政府和各界人士需要努力做的事情,支持年青人創業。

第二個難點是“缺經驗”。現在不僅80後90後在創業,00後也開始創業了,他們很缺經驗,不知道商業是一個風險非常大的挑戰,比如產品怎麼經銷?怎麼做品牌?怎樣管理人員?怎樣做調研?怎麼做戰略?等等,這些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空白,這個時候需要在創業路上有一定經驗的人幫助他們繼續往前走。

現在政府明白到創業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拿出很多資源支持創業,比如在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就有很多的創業園區,政府提供租金很低的辦公室和孵化器,提供很多優惠政策。我建議大家盡量利用這些政策,抓緊這些機遇,迎難而上踏出創業第一步。

今天我希望和你們分享的是「敢於做夢,腳踏實地,勿忘初心」。我們中國人講“立德、立功、立言”,北宋大儒張載說過讀書人的使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西方人講的要「改變世界」,說的是同一個道理。

如果你選擇了創業,那就是選擇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能支撐你的必然只有激情和夢想。邱吉爾說:“什麼是成功?成功是你從一個失敗到另外一個失敗,但你並沒有喪失你的熱情。”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服務社會,改善世界。勇敢嘗試,勇敢做夢,邁出從0到1的一步,創作你人生最美的圖畫。

總書記不久前在G20峰會上說:「現在這個時代甚麼都不缺,缺的只有
像鷹一樣的眼光,
像狼一樣的精神,
像熊一樣的膽量,
像豹一樣的速度,」
只要你講誠信、講感恩,
成功一定屬於你!
平台、商機、機遇,抓住了就是你人生的財富。

最後,我也借用毛主席勉勵年青人的一句話作結: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讓我們一起打造我們的「中國夢」!

謝謝大家!
Alumnus Dr. Chiu Kwok-hung
 
 
Alumni Dr. Mui Kwong-chiu (Communication) and Ngai Ping-long (Communication)

Alumnus Dr. Mui acted as the composer and music director of the drama “Shake Shake Speare” in October. The drama was conducted by Stephen Chan, Cecilia Yip, alumnus Ngai and other artists. Alumnus Mui attended the show to render his full support to alumnus Ngai. After the show, they took photo together at the theatre.
Alumnus Ngai Ping-long (left) and alumnus Dr. Mui Kwong-chiu (right)
 
 
Alumnus Dr. Mui
 
 
Alumnus Fung Wing-kee (Communication)

Alumnus Fung launched his new book “The Untold Story of HK Architecture”, sharing his profound knowledge in architecture and his experience as a civil servant and other life experiences.
 

New book Launched by Alumnus Fung Wing-kee
 
Back to The BUddy Post November 2016

Home  |  HKBU  |  HKBU Foundation e-Newsletter  |  Giving to HKBU  |  Update Your Info  |  Contact  |  Subscribe  |  Unsubscribe
Get connected with your alma mater, please join and like HKBU Alumni Facebook Page.
If you do not wish to receive email communications from Alumni Affairs Offic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lease email to alumni@hkbu.edu.hk.
Copyright 2016.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