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校友近況 |
|
校友趙國雄博士(社會學)
趙博士於10月13日在中山大學藥學院致辭,名為「敢於做夢」,其講稿全文如下:
尊敬的李萍書記、各位老師,
各位親愛的同學,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很高興有機會在這裡和大家交流創業。創業非常流行,從美國矽谷到英國,再到內地,有點想法的年輕人幾乎都在創業。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都說現在招聘很困難。為什麼呢?因為有本事的人都去創業了!
在座各位大多數是90後,還在學校讀書或者剛剛走上社會。中國大陸每年有100萬的年輕人走上創業的道路,當前的職場上出現大規模的90後工作一兩年就辭職出去創業。可憐這100萬個年輕人的爸爸媽媽,大多數對孩子的選擇是擔心的:賺錢那麼難,為什麼不做一份穩定的工作呢?
年輕人有個特點,就是看不到眼前的困難有多大,也不會害怕,天生的自信會支撐他們做下去。
我個人非常贊成年輕人創業,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所以我現在給大家澆點冷水:如果你沒有強大的Passion激情和夢想,沒有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沒有改變周圍現狀的毅力,如果你以為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成為一個名人,賺很多的錢,那你不適合創業。有沒有聽到這樣一句話:“一入創業深似海,從此快樂陌路人。”創業,意味著你一周7天、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沒有娛樂,你要面對很多未知的困難,和前方一個又一個的坑。你做得不好,公司發展速度慢,你會很焦急;你做得好,公司發展迅速,你就要找團隊,很可能碰到不靠譜的人,付出成本,甚至遭遇背叛。
我有一個朋友,原先在McKinsey(麥肯錫)工作,他在給中國平安保險做上市的時候發現,中國的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非常混亂,買一份保單的過程很複雜,於是他就萌發了一個強烈的念頭,“讓買保險變得更容易”。他辭職去創辦了一家保險軟體公司,今年,2016年,阿里巴巴投資了他的公司,僅僅在上海他就僱用了1000個工程師。
於是很多麥肯錫的老同事找他聊天,問他: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創業成功?他聽到只能搖頭,他說:“創業如果不是為了內心的passion,沒有超人的努力與忍耐力,請千萬不要辭職創業。”很少有人關心,這位創業者從2000年辭職已經苦苦創業了16年,在2003年非典期間,公司管理層整整一年沒有拿薪水。其實他創業之初的合作夥伴們到今天已經全部離開了,只剩下他一個人。只有他堅持了下來。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適宜在一個成熟的體制內工作。一家大公司,有完善的體制,你只要做好手邊的工作就可以了。你不是公司運營的最後一道防線,永遠不用考慮業務模式出現關鍵性的變化怎麼辦,核心骨幹出走怎麼辦,現金流緊張怎麼辦,產品老化、競爭者價格競爭怎麼辦,大玩家進場又怎麼辦……創業是一個向死而生的過程,沒有其他辦法,只有靠自己一次次的咬牙堅持,一次次的對自我的否定和反覆運算才能完成。所以創業的過程也是比拼意志力和自我修煉的過程。這個過程會非常孤單。
Ok,如果這些困難你都能扛得住,願意犧牲穩定的收入、安定的環境、精彩的個人生活,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為什麼我會鼓勵年輕人去創業。較早之前我在一次大學的演講中就提出,不贊成大學生畢業後著急買房子,被房貸捆住自己,而是應該追隨自己的興趣,到
香港、廣州、上海、蘇州、杭州,新加坡、甚至矽谷,去這些美好的城市多看看,去發掘先自己的潛能。一個人生存所需要的錢和空間是有限的,人活著最重要的是你能給周圍的人、給你的國家和城市帶來什麼改變。我們生在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社會變化大,機遇非常多。我自己也投資了一些創投,支援年輕人創業,他們在大健康、航拍、水質處理等行業創辦了自己的小企業,這些都是短期內很難賺錢的行業,但是促進醫療健康的知識普及、保護我們的環境,拓展人類的視野……這也是除了在教育方面的捐款外,我個人對年輕人、對社會的支持。
從外部環境看,中國有超過2.6萬家風投公司,有數以十億計的資本願意支持中國創業者,現在的創業者面對的是幾十年來最好的機遇,只要你有一個好的idea,便會有風險投資願意放錢給你去冒險。但有一點我想提出的是,任何企業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嬰兒不可能立刻成長為一個巨人,不可能說今天風投資本給你的公司幾千萬,明年就要你掛牌上市發財了。當創業者拿到錢時,要問問自己創業的初心是什麼,要一步步走向成功,千萬不要被投資者的鞭子催著往前走。在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概念不錯的創業公司,融資之後因為投資者急於求成,最後都是失敗了。
現代管理學之父Peter Drucker說,“我活到90多歲看了無數的公司,什麼是好的企業?好的企業是那些寂寞的企業,沒有什麼戲劇性,一步步克服自身的困難,一步步克服自身的惰性,那才是好公司。”創業是一個特別寂寞的過程,是創業者對自身能力不斷挑戰的過程。
相對創業過程的努力,創業方向的選擇至關重要。這是我想特別提醒大家的問題。創業領域最經常提起的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確實重要,但是我認為這個不是最關鍵的。中國內地有個創業家雷軍,就是做小米手機的雷軍,說了一句很管用的話:“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問題是,你不知道哪裡是風口?風能吹多久?能吹多高?現在是風口明天不一定是風口。我不建議年輕人去追逐風口,你需要關注的是你做的事情可不可以改善人們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隨心,更美好,更便捷。有朝一日,你會為自己這個選擇而自豪,這才是創業的核心。比如:現在出行有了Uber和「滴滴打車」、吃飯有了「餓了麼」、快遞有了「順豐」、買東西有了「淘寶」、看病有了掛號網「春雨醫生」以及我個人投資的問健康畫報,拉近醫療健康和大眾的距離……這些改變日常生活的idea造就了很多優質的創業公司。
年輕人最有創意,這個品質很寶貴。我很欣賞Amazon(亞馬遜)創始人Jeff Bezos,創業之前他在華爾街的對沖基金上班,當他看到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頂著所有人的反對,他辭職創辦了亞馬遜。後來又因為對太空旅行充滿好奇,他又開創了“藍色起源”載人太空旅遊項目。最近他的太空船試驗回收成功,我看人類可以往太空旅遊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你選的項目成功還是失敗重要嗎?愛因斯坦說,如果你的想法是沒風險的,那代表你這個想法未來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你提出一個構想,沒有人覺得你的構想很荒謬,就不是一個好的構想。Jeff Bezos踐行了這句話,他以自己的觀察力和好奇心證明了人類並不滿足於吃喝和小情緒,而是要維持好奇心不停地探索。
前面我講的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功例子,在他們旁邊有超過99%失敗的企業。即使這些今天看來很了不起的企業也遇到過無數的困難,直到現在他們仍然會碰到很多挑戰。如果你不是懷著真正的夢想,就極其容易放棄。當然雖然堅持你也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堅持你肯定不會成功。
時代總是在變,做有益的、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才更有可能成功,即使不成功你對人生也沒有遺憾。在創新的發源地美國,很多大學生創業就是為了change the world. 不管是飛往太空的飛船,還是無人駕駛飛機、汽車,通過技術創新,重新定義社交和資訊傳播的方式。
從具體操作來說,年輕人創業最常碰到的問題是:缺錢,缺經驗。我認識很多銀行的管理者,他們說中國內地60%的民營企業從來沒有從銀行裡貸到一分錢,雖然政府一直呼籲金融機構支持創業,但是小微企業在銀行眼裡幾乎沒有任何信用,銀行怎麼敢貸款呢?讓金融機構幫助到小微企業,實現年輕人創業的第一步,是政府和各界人士需要努力做的事情,支持年青人創業。
第二個難點是“缺經驗”。現在不僅80後90後在創業,00後也開始創業了,他們很缺經驗,不知道商業是一個風險非常大的挑戰,比如產品怎麼經銷?怎麼做品牌?怎樣管理人員?怎樣做調研?怎麼做戰略?等等,這些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空白,這個時候需要在創業路上有一定經驗的人幫助他們繼續往前走。
現在政府明白到創業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拿出很多資源支持創業,比如在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就有很多的創業園區,政府提供租金很低的辦公室和孵化器,提供很多優惠政策。我建議大家盡量利用這些政策,抓緊這些機遇,迎難而上踏出創業第一步。
今天我希望和你們分享的是「敢於做夢,腳踏實地,勿忘初心」。我們中國人講“立德、立功、立言”,北宋大儒張載說過讀書人的使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西方人講的要「改變世界」,說的是同一個道理。
如果你選擇了創業,那就是選擇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能支撐你的必然只有激情和夢想。邱吉爾說:“什麼是成功?成功是你從一個失敗到另外一個失敗,但你並沒有喪失你的熱情。”我們接受教育是為了服務社會,改善世界。勇敢嘗試,勇敢做夢,邁出從0到1的一步,創作你人生最美的圖畫。
總書記不久前在G20峰會上說:「現在這個時代甚麼都不缺,缺的只有
像鷹一樣的眼光,
像狼一樣的精神,
像熊一樣的膽量,
像豹一樣的速度,」
只要你講誠信、講感恩,
成功一定屬於你!
平台、商機、機遇,抓住了就是你人生的財富。
最後,我也借用毛主席勉勵年青人的一句話作結: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讓我們一起打造我們的「中國夢」!
謝謝大家! |
|
 |
 |
 |
校友趙國雄博士 |
|
|
|
|
校友梅廣釗博士(傳理)和倪秉郎(傳理)
梅博士十月為舞台劇『莎士對比亞』擔任作曲及音樂總監,主演包括陳志雲、葉童與倪校友等。梅校友亦於劇目上演當天到場支持倪校友,完畢後二人於劇場合照留念。 |
|
 |
 |
 |
倪秉郎校友(左)與校友梅廣釗博士(右) |
|
|
 |
 |
校友梅博士 |
|
|
|
|
馮永基校友(傳理)
馮校友推出新書《誰把爛泥扶上壁: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以自傳形式回顧其建築知識、服務政府的軼事及其他人生經歷。 |
|
|
|
 |
 |
 |
馮永基校友之新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