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6年11月
 
校友分享會-「學事學飛體育人」
 
體育運動對鍛鍊體能及保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而且愈來愈普及化,並為體適能及運動行業帶來前景。是次「校友分享會」由校友事務處舉辦,於11月1日邀得三位體育學系的校友,包括陳敬然校友、黃嘉儀校友(Allison) 及鄧嘉珮校友 (Carmen),分享如何以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以及展現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正向思維,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陳校友在分享會中強調自己一直對運動及運動科學抱有熱誠,並致力提供一個公平及開放的平台,讓有潛質的運動員一展所長。即使在成為育有兩個小孩的父親,他亦報讀浸大體育及康樂管理課程,期望在全職運動員生涯結束後,仍能在事業上創出第二個高峰。在人生觀方面,無論選科抑或工作,他均以興趣為先,堅持走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至於未來發展方向,他表示對運動科學的興趣濃厚,希望透過科研提高運動員的比賽表現。

Allison在浸大求學期間,學懂了獨立思考及分析解難,而待人接物,則以待人以寬,律己以嚴為原則;她認為若遇上不同意見時要保持冷靜,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為別人設想等,都能令世界更和諧,帶來更多正能量。談到未來大計,Allison 則希望能進修工商管理方面的課程,學習更多有關知識,以應付日後工作的需要。如果同學有意投身從事特殊人士運動訓練的工作,她鼓勵大家先由義工做起,不應介意活動的性質或獲分派前線的工作,因為每一個經驗都難能可貴。

Carmen畢業後印象最難忘的是加入現職的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後,為中小學生推行學界運動會,令社會上更多人認識學界賽事。兩年前,她在工餘成立了學生體育志願者計劃,使非運動員亦能參與各項體育活動,推廣體育精神。談及如何面對現時要求愈高的家長,她表示真誠溝通最為重要,很多時候向家長或老師解釋後,大家都能互相體諒,有些更主動要求在賽事中協助幫忙。至於做人原則,凡事投入,不怕蝕底和觀察入微都是她的座右銘。

協理副校長傅浩堅教授亦在會上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歷,並表示學系畢業生的前景美好,因為課程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訓練,涵蓋了行政、人事管理及舉辦大型項目等; 可是,同學仍要為自己爭取實習及義務工作機會,為投身社會作好準備。最後,傅教授更提出了以下六項「金句」與眾人互勉:

1. 敢於接受挑戰;
2. 永不放棄;
3. 善於溝通及游說;
4. 終生學習;
5. 追求夢想;
6. 自強不息。

講者小檔案

陳敬然校友﹙體育及康樂管理﹚ 香港體育學院滑浪風帆教練

陳校友曾為滑浪風帆頂級選手,於2006及2010年亞運會勇奪男子米氏板輕量級賽事金牌,並於2006首次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他於2011年結束運動員生涯後,參加香港體育學院精英教練工作體驗計劃及港協暨奧委會香港運動員退役及教育計劃,並於浸大修畢體育及康樂管理學位課程。

黃嘉儀校友﹙體育及康樂管理﹚ 香港特殊奧運會及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執行總監

黃校友分別於1999年及2006年於香港浸會大學取得學士以及博士學位,專門研究兒童機能活動技巧和發展。她曾擔任香港浸會大學運動及康樂學副學士課程講師及課程統籌,同時亦是浸大國際學院健康生活發展中心總監。黃校友於2013起成為香港特殊奧運會區總監及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執行總監,與運動員、教練及義工等緊密合作,將包容及共融的理念進一步推廣至社區。

鄧嘉珮校友﹙體育及康樂管理﹚ 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副秘書長

鄧校友2005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獲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2009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她一直從事體育事業,除了積極推動學生體育文化及組織各項校際運動比賽外,更將學界體育運動推廣至電視現場直播之層面。此外,她更成立了學生體育志願者計劃,目的為鼓勵非運動員以不同方式參與及接觸體育運動。
 

(左起) 傅浩堅教授、鄧嘉珮校友、陳敬然校友、校友黃嘉儀博士和雷雄德博士
 
 
陳校友
 
 
校友黃博士
 
 
鄧校友
 
 
傅教授
 
 
雷博士
 
Back to The BUddy Post November 2016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6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