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市場學系何嘉恩博士撰文
自從開辦及執教Marketing Internship一科以來,身邊朋友經常問我:「現在的大學生如何?是否真的如傳媒報導的80、90後那般?」遇到這類問題,我第一反應往往是先反問:「你認為呢?你親身接觸過的80、90後是怎樣的呢?」
我的反問往往令提問者嚇了一跳﹝可能因為提問的不準備要答問題吧﹞,令他們反思,他們親身接觸的青年人,跟傳媒描述的,有多大落差。當然,一如傳媒報導的某些80、90後的職場行徑,如因被上級責備數句、或甚至找不著吃午飯的伴兒,便動輒辭職等,我相信是確有其事。但我相信,有這種行徑的青年,只佔現今80、90後青年人的極少數;至少,在過去四年曾修讀Marketing Internship的過百名學生中,我也沒碰到這樣的學生。那麼說來,你可能需要極(不)幸運,才會親身遇到這些傳媒口中的 「 80、90後」呢。
若不如傳媒所說,那一般的80、90後又是怎樣的呢?我希望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從教授Marketing Internship中的體驗。我發現,現今很多青年人在人際溝通技巧上「培訓」不足,原因在於他們成長歷程中,缺乏了人際交往的經驗。這話何解呢?我小時候的玩伴是我的兄弟姊妹和鄰家的小朋友,大家整天聚在一起的到處玩耍。但現今的青年人呢?他們多是獨子,玩伴不是兄弟姊妹或鄰家小孩,而是各式各樣的電玩。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往往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再者,他們小時候接觸最多的人,可能不是父母,而是家傭吧。說不定他們是從與家傭溝通當中學習與人相處的態度。明白這個背景後,也許你會明白,為何現今有些青年人,喜歡用Whatsapp跟坐在對面的同事提問而不直接與同事對話,又或像是用對家傭的語氣跟上司說話了。
所以,與其說是現今青年人工作或人際交往態度不好,我傾向相信是他們不懂什麼才是正確態度。只要我們給與他們適當的培訓,他們都可在職場上發光發亮,為機構作出貢獻。以Marketing Internship的學生為例,他們須於實習初期上課;課堂中我會給與同學適切的培訓,灌輸正確的工作態度。我還會邀請實習生在職場上的導師,即是公司的管理層,來跟同學作分享,令同學明白僱主對同學的要求。完成課堂後,同學往往都能稱職的完成實習工作。事實上,很多僱主都喜歡我們浸大的學生,特別是學生們「受教」的工作態度。我們Marketing Internship的學生中,還有不少於實習完結後,被僱主邀請留下來繼續於機構工作呢!
80後、90後,是我們香港的未來。讓我們多多支持他們吧! |
|
 |
 |
 |
於今年3月,市場學系何嘉恩博士獲浸會大學頒發「傑出教學表現獎」以表揚她在教學的卓越表現。 |
|
|
 |
 |
何博士(右)與學員共晉午餐 |
|
|
 |
 |
何博士(中)與撰寫畢業論文的學生拍照留念 |
|
|
 |
 |
何博士(左四)與市場管理學學生合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