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系主任麥勁生教授
《浸大。訊》今期訪問了歷史系系主任麥勁生教授。麥教授在浸大任教十九年,他將與我們分享他對歷史的熱愛及於歷史系的工作及研究。
記者:可否介紹一下你自己?為何醉心於歷史?
麥教授: 我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取得獎學金到了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攻讀博士,之後到了台灣國立大學任教一年再回港加入浸大。中學時,教授歷史的老師很好,啟發我對歷史的興趣。
記者:作為歷史系系主任,可否分享一下歷史系的教育願景和策略、歷史系的課程結構和畢業生的事業發展?
麥教授: 我作為歷史系系主任已有四年之久,在此期間,歷史系無論在教師及課程上都有很多轉變。在四年制課程推行後,歷史系成為提供通識課程的主要部門,設立多個選修科目供同學選擇。故此,我們在課程設計上要擴闊學習基礎,切合學生需要。歷史系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及批判思維。除了三個學士課程包括;歷史文學士(榮譽)課程,中國研究社會科學學士-歷史專業(榮譽課程)和歷史及通識教學(雙學位課程)課程外,本系亦設有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和(當代中國研究碩士課程)。
其實,歷史系的畢業生能選擇的職業很廣泛。與其他主修科的畢業生一樣,歷史系的畢業生大部份都選擇在市場推廣,金融和傳媒等行業,約有四成畢業生會選擇做與學術有關的工作。
記者:你的研究範疇包括那幾方面?最近出版了什麼新著作?
麥教授: 我所研究的範疇包括中西學術思想、史學理論、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德國史及中德關係史。我最新的著作《中國史上的著名戰役》分別於2010及2012年出版。
記者:誰是你最欣賞的歷史人物?
麥教授: 其實沒有一個既定的人物。我只可說,我以馬克思為精神領袖。我覺得他是一個有見地及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
記者:人們常說:「歷史經常重覆」,你有何看法?
麥教授: 某程度而言,我同意。當世界資源有限,而人類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衝突往往由此而起。而人類的智慧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都十分相似,所以歷史不斷重覆是不足為奇的。
記者:如果想對當代歷史有一點認識,你會推薦那一本書?
麥教授: 我會推介《一個德國人的故事》,作者以作為德國人的親身經歷,將現代的德國史展現。
記者:閒時你有什麼娛樂?
麥教授: 年輕時,我喜歡練功夫,跆拳道及柔道。但年紀漸大,有些武術上的動作已經力有不逮。我亦很喜歡與朋友一起品酒,談天說地,消除壓力。說起來很奇怪,現代人往往將吸煙妖魔化而品酒優雅化。我對吸煙和飲酒都沒有既定立場。當然,飲酒不要過量,酒後亦不應駕駛。
記者:你的人生座右銘是什麼?
麥教授: 很簡單,就是「勇敢地面對人生」。
記者:浸大學生給你什麼印象?
麥教授: 我覺得現在的浸大生比以前自信。而僱主對浸大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十分滿意。他們對工作專心致志,有紀律,亦能發揮所長。
受訪者檔案:
麥徑生教授為浸大歷史系系主任,在浸大任教已有十九年了。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後到了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攻讀博士所研究的範疇包括中西學術思想、史學理論、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德國史及中德關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