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8年5月
 
裝備自己 衝擊奧運
屈旨盈校友
 
假如你想做些運動鍛鍊體格,保持健康,跑步該是個不錯的選擇。跑步不須什麼特別裝備,亦沒有年齡和場地限制,只要穿上跑鞋,隨時隨地都能跑,這也是體育學系助理講師屈旨盈校友(體育及康樂管理;教育學)當初選擇跑步的原因。誰想到在二月舉行的日本東京馬拉松2018賽事中,她以2小時47分52秒的佳績,榮登香港區女子組別榜首。

自小是運動員

屈校友自四歲開始便練習體操,曾多次代表香港出戰不同國際賽事。由於體操項目對運動員的體能、身體的柔軟度及靈活性、技巧掌握、心理質素等要求甚為嚴格,因此運動員的運動壽命也受到一定限制。屈校友說:「高中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動作發揮上的進步空間開始減低;於是便決定停止訓練,專注學業。」雖然在體操壇上退役,屈校友對運動的熱情並沒有絲毫減退。進入浸會大學後,她加入了大學的越野隊,開始接觸跑步。對於屈校友而言,最初跑步只是為了減肥,後來她卻愛上了這項運動。她說:「越野隊的訓練雖然艱辛,但當時的教練鄧劍輝老師及隊中的師兄師姐均對我照顧有加,在訓練過程中也經常給予鼓勵,讓我感受到跑步的樂趣。」

只要肯付出 努力不會白費

屈校友表示,體操運動講求專注力,運動員在數秒間便要準確地完成整套動作。每個優美的動作是經過無數次練習和失敗後的成果;即使練習時的表現何等完美,惟到了比賽,成績卻往往取決於運動員當時的心理質素和臨場發揮。「跑步就不一樣」屈校友說。「在一般情況下,練習多寡與成績好壞都成正比。在最近的東京馬拉松賽事,當我跑畢全程時,雙腿簡直累不可言;甚至在往後數天仍未可如常走路,同事們更取笑我動作僵硬儼如機械人。我認為這正正反映了我在比賽中全力以赴,發揮潛能,也取得了佳績。」

享受過程 投入訓練

在很多人眼中,跑步單調乏味;屈校友卻視之為一項令她精神放鬆的運動,樂在其中。她説:「我喜歡到大埔海濱公園,沿著吐露港練跑。可以一邊跑步,一邊望著大海,其實很寫意,心情也豁然開朗。」

在曾經參加過的多個長跑比賽中,屈校友説美津濃半馬拉松挑戰賽最為吃力。賽道沿途斜路甚多,在斜路上作賽會消耗較多體力,而且更須要意志上的堅持。對不善於跑斜路的屈校友來説是一項挑戰,也是很好的鍛練。在那次比賽中,她喜獲女子組季軍。屈校友補充説:「在我心目中,奬項是其次,享受過程更為重要。只有享受過程才會投入訓練,而持續練習才可有進步,繼而便可得到更好成績。」

目標衝撃東京奧運

於東京馬拉松取得佳績,增加了屈校友衝撃2020年東京奧運的信心。她表示,下一個目標是取得2小時45分的個人紀錄,這樣才可有機會參加東京奧運。「儘管身邊的朋友和體育界傳媒對我甚有期望,不過尚未對我構成很大壓力,反而我視之為動力。在未來日子裏,我會專注訓練,希望能有更佳表現。」

在此祝願屈校友能進一步突破自己,成績可更上一層樓,能够在東京奧運的馬拉松跑道上與其他跑手一較高手。
 

浸大越野隊在2013年第二十七屆大專越野賽中勇奪三個團體獎項。當時為越野隊之一的屈旨盈校友(前排左六)及隊友,與體育系主任鍾伯光教授(前排左一)和時任老師鄧劍輝先生(前排右一)合照留念。
 
 
在東京馬拉松賽事中取得佳績,證明努力沒有白費。
 
 
屈校友自言跑斜路不是她的強項,參加美津濃香港半馬拉松挑戰賽是一項挑戰。
 
 
屈校友為前香港體操選手,曾多次代表香港參與國際賽事。
 
Back to The BUddy Post May 2018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8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