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21年3月
 
以心傳心,用生命影響生命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主席校友王克勤教授及副主席蔡永忠專訪


校友王克勤教授 (工商管理) 及蔡永忠 (會計)皆是浸大第四屆「傑出校友獎」得主。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獨當一面,取得驕人的成就,並飲水思源,致力回饋母校,分別擔當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的主席及副主席。兩位傑出校友都抱有共同的人生哲學:保持謙遜的工作態度,注重與他人的協作和團隊精神,耐心聆聽,並以身作則,當一個具感染力的領袖。

努力不懈,永不言敗

兩位校友不約而同地表示,當年在浸大的學習及經歷,啟發了他們日後「努力不懈,永不言敗」的工作理念。校友王克勤教授回想當年在校,獲陳靜民教授的啟蒙,讓他明白永不言敗的重要性。蔡永忠校友觀察入微,憶述當年在浸大運動場看到有一位同學,每次在學校排球隊練習後,總幫忙收拾散落滿場的排球,跟著便再獨自苦練,直到他臨近畢業那年,這位同學終於正式成為排球校隊成員。這事件讓蔡校友體驗到,只要懷抱「永不言敗」的決心,全力以赴,終有一天會獲得回報。

以人為本,以心傳心

兩位傑出校友都來自商界。王教授於中國的快速消費品市場擁有逾30年的成功經驗;任職國際著名嘉士伯啤酒公司大中華區主席時,帶領團隊拓展內地的銷售網絡,使該品牌成為中國啤酒市場第二大國際高檔啤酒。蔡校友退休前擔任德勤中國主席,現為德勤榮譽合夥人,涉獵本地和跨國集團審計規劃及企業管理服務近40年。兩位校友在商埸上奮鬥的經歷令人津津樂道。談及成功之道,他們謙虛地表示沒有特別之處,只是按照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三大要素:首先是訂下清晰的目標,確立正確的方向;二是堅持工作的質量;最後樹立自身的特色,突出與眾不同之處,定能脫穎而出。

兩位校友成就非凡,並曾是跨國公司的掌舵人,然而接受訪問時他們都親和有禮,完全沒有架子。在管理龐大的團隊時,兩位校友都不約而同地採取「僕人式領導」 (Servant Leadership) ,不折不扣是富感染力的領袖。他們認為領袖必須抱有同理心,對同事要耐心聆聽,重視團隊精神,並以身作則,驅動工作的動力和效能,從言行、舉止及思維上感染同事。王教授分享他事業生涯中其中一項最大的挑戰,就是解決團隊內的紛爭。他回憶說:「當我在任大中華區的主席時,有一年由於香港分區的內部矛盾,管理比較棘手,較難協調該區團隊的工作。所以每當我出差後返港,都會抽時間相約分區其中一位部門主管進餐,藉此了解各部門的狀況及同事的需要。一年後,有一天當我在內地出差,收到人事部主管傳給我的相片,原來相關的主管合資送了一塊寫上『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牌匾,放到我的辦公室內;看到部門之間能放下成見,團結一致,令我感動落淚。」王教授的親身經歷正好說明具感染力的領袖,如何感化團隊成員,重建合作精神。同樣地,蔡校友的專業會計工作亦是以客戶為先,以人才為本。 例如他任職德勤中國主席時,當有客戶要求與他會面,他會首先跟同事了解客戶的需求,並引導同事一起尋求令客戶滿意的方案,發揮團隊精神。在兩位校友身上,我們體會到領袖的魅力和風範,透過感化團隊成員,讓下屬領略該如何做事。

凝聚校友 ─ 彰顯校友的成就

王教授及蔡校友均對母校懷有感恩之心,他們深信「校友為大學寫下定義」。校友的成就彰顯浸大的辦學精神,讓浸大人引以為傲並代代相傳;大學的發展,亦有賴校友的支持。自1956年成立以來,浸大培育了逾126,000位畢業生,當中不少校友已卓然有成,在社會具一定影響力。兩位校友期望透過浸大基金校友委員會與校友事務處攜手合作,竭力凝聚校友,透過加強與母校的聯繫及溝通,彰顯校友的成就及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並通過與母校的互動,建立校友對母校的歸屬感,以鼓勵他們回饋母校,協助推動大學的發展。

放開胸襟,聆聽包容

兩位傑出校友都身經百戰,王教授與蔡校友寄語剛投身社會的年青人,待人接物要謹記兩個法則:包容及聆聽,方可與人建立正面的互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蔡校友說:「我媽媽是小學老師,她在我小時候教我『學其上者,得其中;學其中者,得其下;學其下者,得其下下。』,藉此勉勵我們虛心聆聽,從別人身上學習其優點。」自此,蔡校友在工作上接觸到的人都成了他的學習對象;風度翩翩的他坦言,是從工作時遇到的合夥人導師 (mentor)學習到紳士風範。而對王教授而言,人生最具影響力的人,是他父親和上司;他們使他理解到待人接物予以耐性和包容的重要性,令他畢生受用。王教授說:「爸爸自小教我要對人寬厚,別人的好事要傳千里,不好的事則忍耐包容。及後在三洋電機公司工作,我從當時的日籍上司身上,學習到欣賞每個人的不同之處,如果其他人未達到我們的標準,就要報以微笑,鼓勵他們做得更好。」

校友王教授期望透過分享他的人生經驗,啟發更多同學及年輕校友邁向正面的人生觀,繼續以生命影響生命。喜愛閱讀的蔡校友則鼓勵年輕人不要沈醉於社交媒體,應該要博覽群書,把握機會增長知識及領悟人生哲理,他更向校友推介由美國著名工商管理學者Jim Collins所撰寫的《Good to Great》及《Great by Choice》。對兩位校友而言,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單憑一己之力並不能改變什麼,唯有放開胸襟,包容兼聆聽,才可與他人協作,達至共贏的局面。
 

校友王克勤教授 (左) 及蔡永忠 (右) 心繫浸大,擔任浸大基金校友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致力回饋母校。
 
 
王教授 (左) 及蔡校友(右) 同為浸大的傑出校友,亦曾是跨國公司的掌舵人,他們惺惺相惜,抱有共通的人生哲學。
 
 
浸大基金校友委員會與校友事務處攜手合作,竭力凝聚一群致力貢獻母校的校友。
(左起) 蔡校友、王教授及校友事務處總監李惠儀博士
 
 
王教授(左二)在任嘉士伯大中華區主席時,與團隊關係良好,打成一片。
 
 
左圖:王教授(左一)於1987年在三洋電機公司工作時認識到日籍上司知立重雄(右一),是其中一位對他人生最有影響力的人。
右圖:王教授 (後排左一)與日籍上司(後排右一),三十多年來至今一直保持聯繫,每兩年見面一次。
 
 
王教授認為僕人領袖應身體力行。他在台北遇到的小男孩,年僅2歲就患上腦癌,王教授堅持每年前往台北探望男孩,並勉勵他積極面對困境,至今男孩已就讀大學2年級。
 
 
蔡校友於審計規劃及企業管理服務擁有豐富的經驗。
 
 
蔡校友退休前為德勤中國主席,他以人才為本,重視團隊的合作互助。
 
 
蔡校友與團隊相處融洽,一同遠赴海外參加活動,發揮團隊精神。
 
Back to The BUddy Post March 2021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21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