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Eng
The BUddy Post
What's Up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陳倩婷(社工)

今期《浸大‧訊》訪問了於社工系畢業,並獲得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選為「新秀社工」的陳倩婷校友,與大家分享她的投身社工界的心路歷程。

記者:當初為何選擇入讀浸大的社工系?為什麼喜歡做社工?

陳: 早在中學時期,我已經立志做社工。當時我親眼目睹駐校社工們對同學的關懷和鼓勵,對他們不離不棄,處處為他們著想的那種精神,我感到社工的工作很偉大及有意義。中學後,我於城市大學修讀副學士課程,主修社工。後來我選擇了在浸會大學再進修並取得社會工作學士(榮譽)學位。我非常認同浸大社工系的宗旨,因為他們致力為弱勢社群爭取福利,尤其是社會低層人士的福利。另外,當我是社工學生時也可以參與不同的社工機構實踐理論。

記者:你認為當社工需要什麼個人素質?

陳: 作為一個社工,我認為必須有專業知識,有愛心,有耐性和細心聆聽及了解服務對象的真正需要。由於服務對象來自不同的背景,社工是需要用時間來建立雙方關係,否則他們沒有信心與社工打開心扉。

記者:你處理的個案包括什麼?你覺得最難處理的是什麼個案?

陳: 我現任職香港明愛註冊社工,主要服務青少年及社區。我的團隊其中一個主要項目是「黑糖特工」,致力幫助誤踏歧途的援交及夜場少女解決疑難。過去兩年,我已經處理逾80宗同類個案,她們平均年齡為14至24歲,由於她們沒有意識到安全性行為的重要,很多時候受到性病感染後才醒覺。所以,我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教育她們並提高她們對安全性行為的認知。當首次與她們接觸時,我並沒有期望她們在行為或態度上作出明顯的改變。我明白先要了解她們的內心世界,彼此建立關係才可繼續溝通。我非常感恩,有些個案的少女在我們的小組工作中得到人生另一種意義,並積極參與內地的義務工作,尋找新工作,繼而展開人生的新一頁。

記者:你怎樣面對工作帶給你的壓力或負面情緒?

陳: 我的父母都勸告我不要將太多感情投入個案中。但作為一個社工,有時真的很難置身事外。眼見一些少女自殺或遭男友毆打,我會感到既傷心又擔心。我會盡量保持身心與工作平衡。閒時,我喜愛吹長笛和聽音樂以舒緩壓力。在夏天時,我也喜歡以游泳來減壓。

記者:援交少女這個社會問題是否正在惡化?輔導她們需要什麼技巧?

陳: 我覺得援交少女的情況在香港已日趨嚴峻。除了抱著「搵快錢」的心態外,這些少女選擇援交是因為她們覺得可以獲得第三者讚賞,以增強滿足感及自信心。大部份的女孩都是與家人相處不融洽,缺乏家人關心,學業成績一般而且自我形象偏低。過往,我曾透過交友網站及網上討論區接觸隱蔽的援交少女。待我與她們熟絡後,便介紹並陪伴她們前往診所作健康檢查。她們便逐漸放下戒心並慢慢建立關係。由於我跟她們年紀相若,一般的溝通都沒有大問題。

記者:請分享你獲選「新秀社工」的感受?

陳: 我感到十分高興和榮幸能夠在「優秀社工選舉2012-2013」中獲選為「新秀社工」。這個殊榮見證了我過往兩年在社工界服務的貢獻,亦激勵我日後在業界加倍努力服務社群。

記者:對有志投身社工的浸大同學有什麼寄語?

陳: 同學選修學科時必須以興趣為本,當選擇了做社工後,便應當以熱誠來對待服務使用者。

受訪者檔案:
陳倩婷校友為浸大社工系畢業生,現任香港明愛的註冊社工,主要負責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的「黑糖特工」計劃。最近,她更獲提名參加社會工作人員協會舉辦的「優秀社工選舉2012-2013」,並獲選為「新秀社工」。

 

 

陳倩婷校友最近獲選為「新秀社工」以表揚她對社工界服務的貢獻




 
Back to The BUddy Post March 2013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聯絡我們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