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目標 迎難而上

陳振宇校友專訪
畢業後作為社會新鮮人時,對工作的那份好奇心、任何事都想嘗試,在社會打拼十數年之後,會否被工作壓垮而忘記自己的初衷? 陳振宇校友(工管)身為香港寬頻的持股管理人兼人才及使命總裁,專訪時一直帶著真誠笑容。「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做多久都不會生厭。」無論環境如何轉變,他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情,始終如一。
每個人都是人才
陳校友畢業於浸大商學院,但他回憶起當年選科時,對自己未來的路向並沒有一個具體規劃,不過對於與「人」相關的工作饒有興趣,所以決定主修人力資源管理。陳校友投身社會數年後,在恩師趙其琨教授的推動下,他回到浸大修畢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碩士。後來,陳校友事業上不斷出現新機會,除了在顧問、電訊和製造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之外,他亦接觸到領袖培訓工作。陳校友擅長與人溝通,亦喜歡與人分享經驗,他目前負責人才關顧和企業社會投資策略。「我從來不視同事為『僱員』或者『員工』,因為他們每一位都是公司的重要人才。」
感激恩師 回饋母校
陳校友感恩遇到多位人生導師: 無論是在浸大求學時期的趙其琨教授,以至工作上亦兄亦友的伯樂及公司上司黎汝傑。陳校友自言從母校得到很多幫助,所以經常回到浸大擔任導師,為師弟師妹提供輔導。陳校友近期亦參與浸大SEED計劃,其任職的公司香港寬頻更為浸大同學提供實習名額,在疫境中為他們提供寶貴的工作機會。
挑戰與壓力推動成長
陳校友相信只有挑戰和壓力能夠推動個人成長,但每人都會怕犯錯,如果因為害怕失誤而不敢接受挑戰,就會永遠裹足不前。陳校友稱,他會鼓勵同事向他表達工作上的困難,即使犯錯亦會共同面對,想辦法補救。談及職場中面對的最大挑戰,陳校友認為是公司因合併重組而帶來的企業文化改變: 由跟隨指引變成每位同事都有機會參與決策。陳校友深明透過長期溝通、建立互信,才能使同事們主動作出改變。能夠帶領公司創造出嶄新的工作文化,成為他在工作中最大的滿足感。
盈利與理想並存 商業與社區結合
陳校友積極回饋社會,香港寬頻與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組織攜手為社區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機會。陳校友仿傚微軟前高層John Wood,運用他的經營策略和行銷技巧於社區事務上。
陳校友認為,企業不止要有良好業績,更要有使命感,才可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使其業務得以長遠發展。陳校友利用自己在商界的經驗和人脈支援社區工作,同時又將為企業帶來深遠意義,從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例如早前推出的「數碼Net人」項目,在陳校友推動下,香港寬頻聯同青年成就香港部,舉辦首個數碼公民運動,義務協助小學生全面提升數碼智商(DQ),並提供潛在網絡危機的解決方案。「數碼Net人」在18個月內成功為2,000名8-12歲的小學生增進數碼公民知識。
逆風下的風景
談到生活上的點滴,陳校友指,近期迷上單車運動。事緣其公司每年都會舉辦海外體驗旅程,其中一年需要在兩天內完成一百公里的單車之旅,陳校友笑言,他早於出發前兩個月前就開始特訓。而單車亦漸漸成為陳校友的一項興趣,工餘時間甚至與同事、朋友到海外參與單車活動,共同享受逆風下的風景。
寄語新一代年輕校友
陳校友希望藉此機會勉勵年輕校友: 人生最重要是認清自己的目標。當我們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認清要走的方向,做事更得心應手,相信結果對於自己及身邊的人都會是最好的。另外,保持開放的態度很重要,當你面對新機遇,就應該勇敢嘗試,他鼓勵年輕校友以無懼困難的態度面對挑戰。希望大家一齊努力!
|
|
|
|
 |
 |
 |
陳振宇校友 |
|
|
 |
 |
陳校友(右一)在浸大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碩士的畢業禮上,與恩師趙其琨教授(左一)合照。 |
|
|
 |
 |
陳校友(右一) 2011年起在浸大擔任導師 ,協助師弟妹更好策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 |
|
|
 |
 |
陳校友2017年展開台灣單車之旅,用2天時間成功登上海拔3275米的武嶺之巔,為慈善機構籌款。 |
|
|
 |
 |
陳校友(右二) 隨香港寬頻到越南,發揮所長為當地食品攤檔帶來創新經營方式,協助攤檔增加營業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