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9年7月
 
與傑出校友對話:The Way to Surf and Serve
 
第六屆傑出校友獎高桌晚宴於6月18日假浸大校園郭鍾寶芬女士康體文娛中心圓滿結束。是次活動由校友事務處主辦,本年邀得四位傑出校友獎得獎人張小嫻女士(傳理學)、莊文強先生(傳理學─電影電視)、姚偉彬教授(土木工程學)及林志民博士(地理學)(透過文字),分享他們在事業上乘風破浪(Surf),及後回饋社會(Serve)的經歷和心得。

在人生波折中活得慷慨、爽朗

作為華人文壇最受歡迎的言情小說家之一,張小嫻校友被問及她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時,她感嘆道:「作家通常都很多情,但同時亦很無情。」她認為不論是撰寫小說或者進行其他創作時,當下都會認為該作品是最滿意的,但事後又會發現作品仍有不少瑕疵,因此她很難去評價她最滿意是哪部作品。此外,張校友也引用到英國作家毛姆的著名小說《人性枷鎖》的其中一段勉勵年青人:「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張校友相信當人走到不同的人生階段,回望過去的失敗或挑戰時,其實都只是一些波折。這些波折並非沒有價值,而是極其寶貴的學習過程。

熱愛香港電影所以投身其中

多年來在影壇屢獲殊榮的莊文強校友,也將自己加入電影業的追夢過程及挑戰向現場學生分享。莊校友坦承:「當初加入電影業的首五年是有點渾噩,但也讓我更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想寫出哪種類型或題材的作品。」他認為電影製作團隊就像一座金字塔,部分人材躋身於金字塔的頂層,同時亦有很多電影工作者處於金字塔的中層或下層,各自為整個行業的發展及自己的夢想默默耕耘。他相信電影工作者一定十分熱愛電影才會願意投放自己的青春和心力去追夢。對於香港電影的未來發展,莊校友坦言電影行業有著資源短缺的問題,但他對行業的前景仍然樂觀。他以拍攝電影《點五步》及《淪落人》的新晉導演陳志發及陳小娟校友為例,指出電影業近年不斷有新導演湧現,作品風格也多元化,期望將來會出現更多有助業界發展的政策。

反思現今高等教育的發展

曾擔任澳門大學校長的姚偉彬教授分享了他多年服務高等教育界的觀察和反思。他留意到世界各地的一些大學走上了單一化的發展路向,包括追求學府的排名、人材或資源的競爭等。姚教授認為傳統大學以傳授學問、塑造學生品格和培養價值觀為基本的教學理念。他寄望大學社群以此為基礎,在教學或學術研究之間找到平衡。此外,姚教授亦提到大學有兩大寶庫,就是老師和學生。他說:「年青人能夠接受大學教育是非常幸運,同學要珍惜和老師及同儕切磋學問、學習知識和增廣見聞的機會。」姚教授最後更勉勵同學:「一般人並不容易在第一次嘗試就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這也是一個好契機去思考和探索其他的選擇或方向。」

把握青春,找尋事業的發展方向

現任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長的林志民博士雖因事未能出席,也透過文字分享他逾30年在銀行業發展的心路歷程。主修地理學的林博士表示,他當初加入東亞銀行並成為實習生實屬偶然,但亦因為這個機會使他訂立事業的發展方向。林博士建議應屆畢業生應把握機會參與不同企業的實習生計劃,透過了解企業的內部運作及在不同部門接受培訓,會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和發展方向。同學在尋找工作前要知道自己所擅長的領域,這樣才可作出長遠又有效的職業規劃。他也寄望同學們要把握青春,發展他們的無限可能。即使面對挫折或失敗,也可總結經驗和教訓,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四位傑出校友獎得獎者的寶貴見解和智慧皆為參加者帶來很大的啟發,而一年一度傑出校友獎高桌晚宴亦在觀眾給予四位傑出校友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得獎人與參加者分享寶貴的經驗和智慧。
 
 
張小嫻女士
 
 
莊文強先生
 
 
姚偉彬教授
 
 
(左起)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陳鎮仁博士、第六屆傑出校友獎得獎人林志民博士及校長錢大康教授。林志民博士(地理)透過文字分享他在銀行業發展的心路歷程。
 
Back to The BUddy Post July 2019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9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