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8年7月
 
與傑出校友對話:The Way to Surf and Serve
 
第五屆傑出校友獎高桌晚宴於6月12日假浸大校園郭鍾寶芬女士康體文娛中心圓滿結束。是次活動由校友事務處主辦,本年邀得四位傑出校友獎得獎人鄭基恩先生(教育)、崔紹漢博士(化學/中醫)蕭潮順先生(地理學/傳理)及倫潔瑩女士(傳理),分享他們在仕途上乘風破浪 (Surf),及後回饋社會 (Serve) 的經歷和心得。

贏在挫折後-以正面態度應對困境之道

在人生的旅途上,當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目標時,無可避免地會遇到挫折和失敗。作為中學校長,鄭基恩校友首先指出成功與否取決於正面的態度。他回顧教育生涯裡最困難的時候,是他初當校長正值國教爭議及雨傘運動之時,憑藉個人堅定不移的核心價值,他成功克服了挑戰並找到了出路。他亦提醒年青老師必須主動、進取、為同學的需要而設想,可見積極主動的態度對於取得成功相當重要。最後他以負責研發WD-40防銹潤滑劑的科學家為了研發阻止飛彈生銹腐蝕而不斷受到挫折,直到第四十次才能成功研發該潤滑劑為例子,以此勉勵同學不應為數次失敗而垂頭喪氣,因為不怕失敗的人,最終必定會成功。

以創意圖繪絢爛的人生

作為一名中醫師和化學家,校友崔紹漢博士分享作為科研人才的兩個最重要的特質。他特別指出終身學習和創意對科研的重要性。他說:「在過程中可能會有起跌,但失敗中仍然要堅持求出路。」他以親身的經歷作為例子:他回想當日修讀博士學位時,以對血管性癡呆的課題進行臨床研究,最後因為負責研究的老人科顧問醫生升職,無人接手該研究而被迫暫停,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相反,他更四出接觸與老人科有關的機構及人士,終於找到中醫延緩/抗衰老的研究對象,並成為這方面的專家。除了堅持不懈,培養創意同樣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突破界限實現夢想。最後他祝願各浸大人與母校上下一心,連成一片;本著飲水思源的心,回饋社會。

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黃霑先生的三個錦囊

蕭潮順校友分享他如何受到其人生導師─已故黃霑先生(霑叔)的指導下走出他的路。回首他感激浸大給予他的機會,浸大大學會堂的兼職是轉捩點。由於他工作勤奮及態度認真,當時大學會堂經理陳國光先生打破先例,引薦他作為第一個非傳理系的畢業生加入無綫電視工作。他提醒同學不要過於擔心尋找工作,若同學具備有所需的能力和良好的知識,畢業領域將不會限制他們的職業選擇及前程。蕭校友最後以霑叔的三個錦囊作總結:(1) 大膽想 (Think Big):他的創業之路,最初是由很小規模開始,霑叔鼓勵他志向、理想要大,如沒有霑叔的鼓勵,蕭校友沒想過今日他的公司已經成為上市多媒體集團。(2) 小即是美 (Small is beautiful):盡量採用一些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處理複雜的事。(3) 不嘗試就沒有收穫 (No Try, No Gain):霑叔指出不嘗試又怎知道行不通呢?嘗試就至少有一半成功的機會。今日蕭校友的成功正好引證了霑叔的人生經驗與智慧,他以此共勉!

在不斷轉變的數碼傳播下,了解目標受眾的需要

倫潔瑩校友雖因事未能出席,亦透過錄像分享了數碼傳播的新趨勢。回應瞬息萬變的數碼傳播行業,她指出除了了解最新的技術發展外,要在行業中取得成功,了解目標受眾的需求至關重要,創新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今天渴望具更個人化的溝通渠道,移動通訊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結合廣告和個人分享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 (Stories) 亦成為近年高效的廣告媒介。要在行業內脫穎而出,她指出關鍵是在於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期望。倫校友總結時鼓勵同學及年青校友多服務社區、永遠不忘回饋社會,為下一代作出貢獻。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存在價值更有價值、人生更豐富!

最後,來自四位傑出校友獎得獎者的寶貴見解和智慧給予參加者很大的啟發。一年一度傑出校友獎高桌晚宴在觀眾給予四位傑出校友的熱烈掌聲中結束。
 

得獎人與參加者分享他們職業生涯的心得。
 
 
鄭基恩先生
 
 
崔紹漢博士
 
 
蕭潮順先生
 
 
(左起)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鄭恩基先生、第五屆傑出校友獎得獎人倫潔瑩校友及校長錢大康教授。倫潔瑩女士(傳理)透過錄像分享她對數碼傳播新趨勢的心得。
 
Back to The BUddy Post July 2018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8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