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校友事務處主辦,專為班代表而設的第二屆傑出校友獎高桌晚宴,已於2015年5月27日在浸大校園郭鍾寶芬女士康體文娛中心劉佐德伉儷多用途會堂圓滿舉行。三位第二屆傑出校友獎得獎人趙振邦博士DBA,MBE,JP、趙國雄博士DSocSc,LLD以及麥繼強教授PhD,與班代表分享達至成功的秘訣。另一位得獎人呂宇俊博士PhD雖然未能出席,但亦特別錄製了錄影及錄音片段,與班代表分享。
趙振邦博士與同學分享道,在國際大機構中工作,要多留意人際關係和衣著,不要穿運動鞋上班,因為無論做那種職業都要穿得專業。而在比較細的私人公司工作的話,則要在上司面前表現自己,當自己有空時,可幫其他同事一把,做事不計較,自然可獲上司賞識。他以自己為例,當他在南北行工作時,與僱主關係佷好,所以當他做自己生意時,僱主也很支持他。其後更支持他成為保良局總理及主席。他又提醒同學,在大機構中工作,要顧及人情細故,不要鋒芒太露,超越上級。而如果同學選擇創業的話,則需評估風險。
在回答年青人置業問題時,趙國雄博士表示,其實他一直反對年青人剛畢業便考慮置業,因為置業是一個很大的承擔,可能要為了供樓而放棄了學習或轉工的機會,他提醒年青人,若許可的話,應與家人同住,然後將儲蓄的錢去增值自己或創業。如創業成功,有了錢,自然可以置業。他又提到其實任何年代也會有挑戰,所以同學要裝備自己,迎難而上。
麥繼強教授則表示,因自己有很好的老師栽培成材,故他也有很大的動力去栽培學生,前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便是他的高徒之一。他說,栽培學生的首要條件是,學生要有才幹,領導才能和人和,並且要找到有充份資源的研究題目,有足夠的發揮機會,才可達至成功。他又分享一些投資心得,要在股票市場中有利可圖,便要控制貪婪。
最後,身在加拿大的呂宇俊博士則透過預先錄影的片段與同學分享,在求學時期,除了要努力讀書外,更要參與多些活動,成為學生領袖,這樣可增加畢業後受聘的機會。他又說,宗哲系的訓練給他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搜集資料的能力,流暢的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他教授通識科幫助很大。他相信這些能力其實也能應用到不同行業。
得獎者小檔案:
趙振邦博士,DBA,MBE,JP現任超時有限公司、群邦實業有限公司及茂名漢橋安全用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他在1963年畢業於香港浸會書院工商管理系,於1997年獲浸大頒授榮譽工商管理博士。
趙國雄博士,DSocSc,LLD現任長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執行董事,以及亞騰資產管理主席暨非執行董事。趙博士於1971至1973年就讀香港浸會學院社會學系,並於1978年在加拿大特倫特大學取得社會及經濟學文學士。
他在2011年獲浸大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並在2013年獲特倫特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
呂宇俊博士PhD現任加拿大基督教天恩堂青年傳道及教育總監、足印佈道團團長。他於1999年在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以一級榮譽畢業,並於2006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麥繼強教授PhD是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退休教授。他盡心教學及研究40多年,熱衷於啟發及培養學生興趣,教授及指導超過150位博士畢業生,當中包括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教授。 |
|
|
|
 |
 |
 |
趙振邦博士,DBA,MBE,JP |
|
|
 |
 |
趙國雄博士,DSocSc,LLD |
|
|
 |
 |
麥繼強教授,PhD |
|
|
 |
 |
得獎人於協理副校長黃岳順教授(右)主持的討論環節中與參加者分享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