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8年1月
 
創意成就不可能
劉悅薇校友
 
我們選擇專上教育學府時,往往建基於學科、學校資源和校園設施、個人喜好等因素,對劉悅薇校友(英國語言文學;工管)而言,則是因為深受浸會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前身)的全人教育所吸引,決心報讀這所學府。「我是在傳統學校長大的,全人教育的理念於當時來說是非常特別的,因此我選擇了浸會學院,學校提供的全面發展,成就今日的我。」

體驗團隊精神

就讀浸會學院時,劉校友活躍於課餘活動,尤其醉心於舞蹈,參與舞蹈學會的活動和表演。她曾以外國及本地歌手,已故米高積遜、梅艷芳及張國榮等歌曲改編舞劇,並於大學會堂表演,演出於當年可算是相當前衛。「當時,校牧看見我們的舞蹈,希望我們少一點肢體接觸,後來經我們解釋後,也認同了我們的編排,令我們得以順利演出,這讓我深切體會到學校是開明的。」

此外,劉校友感受甚深的是同輩之間的團隊精神。劉校友回憶說,縱使資源有限,同學們仍會自發分工,務求成功演出:「我們來自不同學系,互相之間卻有緊密的聯繫,而且從來沒有爭吵。每個人也會貢獻一己所長,運用創意以彌補不足。」她認為,細小的校園,反而更能突顯同儕的情誼,「有賴團隊的努力及創意,才讓我們的成果與別不同。」

創意迎接挑戰

劉校友畢業後投身廣告行業,多年來參與不同廣告製作,其中一個跨國香煙品牌的宣傳活動,教她至今難忘。當時正逢廣告界的鼎盛時期,劉校友笑言:「那時人們常說『Nothing is impossible』,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做,但現在廣告客戶資源減少,制肘較多,創作自由度亦較低。」

結合多年來的廣告經驗,劉校友現於國際媒體公司擔任高級總監,進一步以數據剖析廣告趨勢。她認為,廣告界應善用大數據,與創意相輔相承:「有人習慣看電視,也有人堅持讀報;要吸納大眾,廣告就要兼顧傳統及數碼平台,而創意就是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事實上,大眾的接收習慣已經轉變,數碼廣告的開支亦已超越傳統廣告的開支,我們更需要透過新的策略去找出目標客群。」

此外,劉校友亦認為,精確的數據有助增強投資者對數碼平台的信心。「數據有助決定市場策略,以往創作時,少有運用數據支持。如能精確計算廣告出街後的接觸面,以致受眾的接收頻率等,便能更有效運用資源,讓投資者更有信心。」

熱情成就事業

回想求學時的點滴,以及職場上的種種難關,劉校友皆以積極態度接受挑戰。她寄語年青人需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全情投入,才能創出一番成績:「如果你不愛你做的事情,很難做出成果。做每一件事,投入去想如何把事情做好,如何做出與前人不同的成績。正是這種心態,讓我們走起路來更為紮實與自信。」
 

劉悅薇校友憶起就讀浸會學院的點滴,特別是投身舞蹈學會的時光,仍然津津樂道。
 
 
劉校友現於國際媒體公司擔任高級總監,與業界分享廣告新趨勢。
 
 
劉校友認為大數據與創意是相輔相承,數據有助決定市場策略,更有效運用資源。
 
Back to The BUddy Post January 2018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8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