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校友區瑞強(傳理)
今期《浸大.訊》訪問了慈善機構音樂農莊創辦人區瑞強校友(Albert Au),分享他一手創辦的音樂農莊發展過程和他的音樂路向。
記者:可否談談音樂農莊的歷史?
區: 我於25年前成立音樂農莊,最初的名字叫「人類生存文化外展協會」,屬於非牟利機構,旨在利用大自然的優美去培訓年青人及小朋友,讓他們能在郊外,在大自然中學習求生的技能、訓練奮鬥心和逆境求存的意志。我們所有的活動都在戶外舉行,如我們會規定參加者甚麼都不帶,學習靠大自然飲食,這些訓練其實對在溫室長大的小朋友很有益處。
音樂農莊成立了約10年後,已培養了很多人才,後來他們更變成了團隊骨幹,有些更成為社工,繼續將這些意志和技能訓練發揚光大,形成了一個具規模的人脈網絡。
因我在求學時期已懂得耕種,所以我亦曾經為農莊引入租田計劃,教人耕種,推廣環保意識,希望讓小朋友了解身邊很多事物都是從大自然孕育出來的,需要時間和心機栽種的,這對他們成長十分重要。但可惜後來因收費太便宜,入不敷支,以致我們要將規模縮小。
後來,農莊的發展漸上軌道,慢慢演變為慈善機構,所有經營自負盈虧,不假外求。我認為只要舉辦的活動夠好,別人一定願意付出。
記者: 音樂農莊舉辦的活動有什麼特色?
區: 我們舉辦的活動一定要有趣,有教育意義,寓學習於遊戲和娛樂,即所謂的”Edutainment”,沒有了遊戲和娛樂的元素,活動會很沉悶。我認為人生要有情趣,要做自己享受的事情,苦中作樂也可以。
我們亦設有音樂農莊教室學校,一個老師教20個學生,有別於其他琴行一對一的授課,使學習更有趣味。農莊亦為不同團體舉動活動,教參加者破柴和用磚爐做麵包等。當然,單是好的活動是不足夠的,農莊亦需要在市場推廣方面做功夫,慈善機構也要做到商業機構的水平,要認真,這也是我做人處事的態度。
記者:談談你的音樂路向?
區: 從小到大,我都喜歡比較輕柔的音樂,喜歡Peter, Paul 和 Mary唱的民歌。其實我做所有事情都帶著泛於自然的感覺,唱歌如是,製作唱片如是。我曾經灌錄純音樂,融合大自然風聲、浪聲、流水聲的唱片「心之靜化系列」,銷量奇佳,成為白金唱片。我慢慢建立了純真自然的風格,聽眾一聽到我的聲音,便能把我認出。
記者:你將於2014年4月舉辦一個慈善演唱會,可否向校友介紹一下?
區: 我的演唱會名為「區瑞強好友情愛你一世(2014)演唱會」,希望聽眾能有歌聽,有笑聲。我會用「唱盡靚歌,溫情洋溢,笑語滿懷」形容這演唱會。嘉賓陣容鼎盛,包括譚詠麟、曾志偉、陳百祥、杜麗莎(Teresa Carpio)、張明敏、洪金寶、胡楓、C All Star、「2000靚歌」靚聲琴手Vincie等,起碼15位,而每位嘉賓都會唱歌。演唱會部分收入將撥捐善寧會和音樂農莊作慈善用途。門票分港幣$580、$480、$380及$280四種。浸會校友透過訂購表格訂票購可獲九折優惠。但因行政技術問題,如校友於城市電腦售票網購買門票,則抱歉未能提供此優惠。為校友提供優惠,是因為我希望能藉此演唱會為大學出點力,以強化校友網絡。
受訪者檔案:
區瑞強校友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慈善機構音樂農莊創辦人,亦是香港著名唱片騎師,由他創作及唱的民歌家喻戶曉,故有「民歌王子」的稱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