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影表達對生活的感悟
朱凱濙校友專訪
「電影」一詞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是各地的流行文化及消閒娛樂之一。不同的經典電影、角色及對白,交織成我們歷久常新的集體回憶。對於朱凱濙校友(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而言,透過電影可以表達創作者的思想,甚至對生活上不同議題的感悟。朱校友(Nicole)在2019年完成的劇情短片作品《紅棗薏米花生》便講述了三代女性(婆婆、母親和孫女)之間的親情和連繫,並表達家人之間無形的影響和互動關係。
片長只得20分鐘的《紅棗薏米花生》看似簡短但絕不簡單,作品在推出後榮獲不少獎項,成績斐然,當中包括(截止2020年1月):第13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鮮浪潮大獎及最佳導演獎;2019南方影展全球華人影片競賽-最佳劇情短片;以及第 56 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大大肯定了Nicole和製作團隊的創作及努力。
從浸大起步的電影夢
問及Nicole為何選擇電影工作為職業時,她首先分享自己與電影系學生「不一樣」的起步點:她在大學時修讀音樂系,201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便隨即入讀了浸大的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課程。Nicole解釋了箇中原因:「當時我正摸索著未來的發展方向,希望選擇的事業較以『職業導向』為準則而不是只靠興趣;那時亦在因緣際會下觀賞到一齣講述音樂的紀錄片,於是想到電影的世界更為廣闊,能夠表達更多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例如探討人生及哲學。」因此Nicole便決定改以電影為事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Nicole在修讀碩士課程的三年期間,也經歷了一段適應期及考驗,包括重新學習影視媒體的基本知識、電影製作技巧、理論等知識。透過學習和製作不同影視作品,她逐漸發現自己對於紀錄片的興趣及才能。Nicole在二年級修讀與紀錄片相關的課程時,製作了一齣名為《消失在中環》的紀錄片為作業,該作品後來更榮膺浸大電影學院第十一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優秀紀錄片獎。此獎令她對製作紀錄片更有信心。另外,Nicole亦提及她很感謝電影學院的老師們,其中包括客席講師,亦是電影導演、監製及編劇的陳安琪女士。她除了教授知識外,更介紹工作給畢業同學,例如陳安琪導演在2017年完成的紀錄長片《水底行走的人》便邀請了Nicole等畢業生參與電影的拍攝及剪接工作,以增加她們電影製作的實戰經驗。
參加各地電影工作坊
在2014年完成碩士課程後,Nicole不斷參加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坊及課程以擴闊自己的眼界。她分享:「我認為電影不止講求技術,最重要是創作者的思想和理念,及『電影』對創作者的意義。參加這些工作坊、我能夠與不同的導師及同學交流,從中得到更多啟發。」 例如她在2016年便參加了由釜山國際電影節舉辦的亞洲電影學院Asian Film Academy的課程;在2019年獲得由釜山亞洲電影學校舉辦的2019 International Film Business Academy 課程的全額獎學金,並順利完成課程,以及在台灣金馬影展期間成為金馬電影學院的學員之一。在2020年2月Nicole也將會前往德國參加柏林國際影展專為新興電影工作者籌劃的柏林影展新銳營Berlinale Talents,與超過250名來自86個國家的人才互相交流、討論及分享專業知識。
過去參與眾多工作坊中最難忘的一件事就是認識台灣著名導演蔡明亮先生。他也是Nicole其中一位重要的啟蒙老師。在2016年成為亞洲電影學院Asian Film Academy的學員期間,蔡導演對學員的一席話使Nicole有了「開竅」的感覺。Nicole轉述蔡導演的教導:「電影是『學唔識』 的,也是非常自由的。有人視電影為一門工業,有人則以電影為一個向世界呈現自己的媒介。你應該每一天去思考『電影』是什麼?你自己又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啟發了Nicole製作電影的思維和方向 : 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以及為自己的作品負責。
寄語師弟妹:放眼世界
近年浸大電影學院的校友在不同頒獎典禮或電影節中屢獲肯定。除了Nicole去年憑作品《紅棗薏米花生》獲得不少獎項外,她的同系好友黃綺琳校友(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同樣憑其執導的長片作品《金都》,奪得由台北金馬影展與亞洲電影促進聯盟合作的2019年度「亞洲電影奈派克獎」。對於共同擁有電影夢的好友獲得佳績,Nicole為對方感到高興之餘,也寄望自己及一眾新晉電影人能夠為電影業界貢獻更多。透過政府和電影業界對人才的培育及支援,例如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創意香港」於2013年開始推行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或在2006年起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等,Nicole認為這些平台和競賽鼓勵了她們去提升製作技巧及作品質素,為電影界提供更多新動力。
最後,她寄語新晉電影人或仍在就讀電影系的師弟妹應該放遠目光到海外的電影市場,多參加各地電影工作坊和國際影展,把握更多合作機遇,以及珍惜與不同人才交流的機會。Nicole鼓勵師弟妹:「沒有保證一定成功的作品。電影製作好比一場實驗,我們要『夠膽』去失敗,也要『夠膽』去實現,才能推動我們繼續去冒險及嘗試,在每個作品帶出自己要表達的訊息和感悟。」 |
|
|
|
 |
 |
 |
朱凱濙校友 |
|
|
 |
 |
Nicole憑其執導的作品《紅棗薏米花生》奪得第 56 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 |
|
|
 |
 |
Nicole(右)在第13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獲獎後,與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發起人兼主席杜琪峯先生(左)合照。 |
|
|
 |
 |
陳安琪導演(右二)在製作紀錄片作品《水底行走的人》時邀請Nicole(左二)參與拍攝及剪接工作。 |
|
|
 |
 |
Nicole與台灣知名導演蔡明亮先生合照。 |
|
|
 |
 |
Nicole(前排左五)與其他金馬電影學院的學員喜獲國際知名導演李安先生(中)教導。 (相片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提供) |
|
|
 |
 |
Nicole(右四)與其他學員出席由釜山亞洲電影學校舉辦的2019 International Film Business Academy畢業典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