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透過教育下一代不同知識,讓兒童學習和增值自己,為生活環境及社會帶來轉變。在緬甸景楝音樂學校計劃(B.A.M.S. - Build A Music School)創辦人鄭凱恩校友(傳理)眼中,教育有著更基本的意義 — 就是教導孩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成為一個好人。她相信每個人的價值不可被環境及成長背景而界定,因此她希望透過在景棟建立首間音樂學校,鼓勵當地的小朋友以「興趣」改變命運。
與緬甸結下不解緣
身為基督徒的鄭校友(Angel)與緬甸景棟結緣於2009年的一次短宣和義工經歷,當時她已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畢業並從事她夢寐以求的公關工作,對比香港如此繁華和物質豐盛的城市,景棟的生活令Angel體驗到截然不同的經歷:在毒品猖獗的金三角地區,不論小朋友或成年人皆很容易在不同環境中接觸到毒品,即使在普通學校也不時出現有教職人員貪污及濫收學費等問題。這種情況使Angel思考能否為景棟的小朋友帶來一點改變和希望。
自此之後,Angel不時前往景棟進行短期的義教工作。她更於2015年放棄晉升為公關總監的機會,毅然辭職前往景棟展開她的第二人生 — 用約一年時間專心於OASIS孤兒院義教音樂和英文。當Angel見證著小朋友對音樂的熱情和對生命重燃希望時,逐漸令她有在當地興建音樂學校的想法。她認為:「音樂是一種國際語言,我們可以不受文化及語言的限制,用音樂表達及交流感情。」Angel希望透過在學校環境中教導景棟的小朋友音樂和其他知識,避免他們受到毒品荼毒,也可藉此去思考和追尋自己的夢想,為他們的將來開闢更多的可能性。
夢想逐步成真
在孤兒院和不同志願者的支持下,Angel的夢想逐漸成形。她率先在景棟山區購買一塊可負擔的地皮,此後便著手計劃和開始籌募捐款,為購置建築材料、修建道路、舖設水電和興建校舍等各項工程作準備。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第一期的校園工程終於在2018年11月展開。Angel進一步說明:「我們除了興建一間音樂學校之外,其實亦為鄰近的三條村落大約七百個家庭提供基礎建設及建立社群。」現時Angel和B.A.M.S.團隊正為第二及第三期的建築工程籌募經費和支援,同時Angel亦不時招募浸大的師弟妹和其他大學的志願者一同前往緬甸進行義教工作,為緬甸景楝音樂學校計劃招募更多的「追夢者」。
追夢與公關工作並行
近年Angel經常穿梭香港與緬甸,除了出席講座、活動及宣傳音樂學校計劃外,她同時也回歸公關本業,在顧問公司任職總經理。她表示:「在新工作崗位和種種挑戰中,我學習到很多項目管理和領導技巧,希望從中可以幫助我和B.A.M.S.團隊計劃將來的籌募活動和宣傳工作。」隨著景楝音樂學校計劃的推行,Angel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出一分力支持景棟的小朋友透過學習音樂追尋夢想,藉此改變他們的生命。「生命的改變很珍貴,比起任何事物,比起我的工作更加珍貴,因為它能夠影響到更多不同的生命。」
|
|
|
|
 |
 |
 |
Angel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的「中學校長日」分享她對教育的見解。 |
|
|
 |
 |
Angel出席浸會大學傳理學院50周年院慶晚宴,並獲頒傑出傳理人獎。 |
|
|
 |
 |
Angel(右)與緬甸的學生合照。 |
|
|
 |
 |
Angel教導緬甸的小朋友學習電子琴。 |
|
|
 |
 |
一群緬甸學生作音樂表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