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HKBU   |   中文     
  
 
February 2017
 
Alumnus Dr. Vincent Leung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我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先後分別在母校取得工商管理學士-應用經濟及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我畢業後一直在工業鏈中的營銷管理方面服務了一段長時間,其中有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在一家跨國企業中負責亞太地區的業務。隨著工業轉變和國內企業的崛起,我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以後開始探索投身第二職業的機遇。在2010年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我獲得了香港理工大學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同時也開始接觸香港的高等教育。適逢有當時博士班課程總監的推薦,我就嘗試在理大教授兼讀碩士課程。我對授課感興趣的原因是在我以前的工作中也經常需要做專業的產品及技術介紹,來聽講座的都是行業的客戶、專家、合作夥伴或者是競爭對手,當我把新的資料和技術向與會者闡述和交流後就能從中得到滿足感;可能是因為大家都可以相互獲益。

今天回望過去我感恩我選擇了高等教育作為我的第二職業。我想引用一段聖經經文去說出我自己的領會。馬太福音13章1-8節是這樣記載的:「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100倍的、有60倍的、有30倍的。」 作為一位教師撒種是我們的職分,撒種是包括傳授知識予學生,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包括了在課堂以外培育學生。不能否認隨著科技發展,社會轉變,社交媒體的興起,今日的教與學其實可能跟往昔真的不太一樣,但所謂的焦點應該仍是一樣的。焦點所在就是究竟一個教師應怎樣看待自己的職分?是否應該因那些被喫盡的,枯乾的和擠住的就傷心埋怨,甚至失去了我們作為教師的動力?我們可以把目光注視在那些結實的,因為他們將來所創立的好影響是以倍數算地加起來的。雖然表面上好像是好壞參半,有三粒失效了,又有另外三粒結出果子來,但不應忘記的是那能結果子的三粒分別是結了100、60和30倍的收成,因此三粒能結果子的種子的良好影響就遠遠地超過那三粒失效的種子的損失。

每一次有學生要求我幫他們寫升學深造推薦信時,我就會非常興奮地問他們一個問題:在你入學後可否寄一張以你就讀大學作為背景的明信片給我?幾年間我都有收到過不少的明信片呢!

我們的專業應該是做好撒種的本份,因為聖經的詩篇126篇第五節裡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我們必須忍耐及耐心等待。坦白地說,自我從事高等教育以來,我時常都有流淚痛哭和灰心喪志的經歷,每次我有灰心的時候我就謹記我自己算不得什麼,我只是一個建造的工人並且是與神同工。歌林多前書3章7-8節裡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長。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功夫得自己的賞賜。」
 

 
Back to The BUddy Post February 2017

Home  |  HKBU  |  HKBU Foundation e-Newsletter  |  Giving to HKBU  |  Update Your Info  |  Contact  |  Subscribe  |  Unsubscribe
Get connected with your alma mater, please join and like HKBU Alumni Facebook Page.
If you do not wish to receive email communications from Alumni Affairs Offic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please email to alumni@hkbu.edu.hk.
Copyright 2017.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