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與歷史系舉辦傑出學人講座,邀得浸大本年度榮譽人文學博士領受人、哈佛大學 T M Chang 中國研究講座教授及哈佛商學院斯潘格勒家族講座教授柯偉林教授,主講題為「A Chinese Century? Infrastructure, Entrepreneurship and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的講座。柯偉林教授深入探討中國於二十一世紀的領導能力及發展前景,並從經濟、基礎建設及教育三大範疇,剖析他對中國轉型的看法。
柯偉林教授率先探討他稱之為「中國世紀」的二十一世紀當代中國是如何建立而成。他由中國最後一個皇朝說起,以簡介中國的文明進程。他指出,中國正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及速度,透過經濟及基建發展逐步轉型,成功躋身二十一世紀國際領導行列。然而,在柯教授這位歷史學家眼中,中國的強大實乃建基於古代的文明。
隨後,柯偉林教授以哈佛商學院的個案逐一探討中國於二十一世紀在基建、企業及教育三大範疇的發展潛能。基建方面,他以中國高鐵發展作例,說明中國基建投資的實力,以及中國如何登上國際舞台並擔當領導角色。此外,他引用一系列個案,閳述企業如何於農業範疇創業。
教育方面,柯偉林教授讚揚中國的高等教育無論量與質皆發展迅速,單看中國學府於國際學術界的排名顯著躍升,便已可窺一斑。他亦見中國近年著力與多所國際著名學府建立伙伴關係;然而當愈來愈多著名學府如哈佛大學、杜克大學於中國建立離岸校園的同時,柯教授亦關注中國高速的教育發展。對他而言,學術自主是大學成功的關鍵,香港高等教育正具備此成功要素。縱使中國於過去數十年取得驕人的經濟發展成果,柯偉林教授指出,中國現正面對潛在的政治挑戰。總括而言,柯偉林教授重申,中國若能與其他國家通力合作,定能於二十一世紀擔當領導角色。
講座以浸大常務副校長麥建成教授帶領的小組研討作結,而參與研討的嘉賓包括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外展)高馬可教授,以及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丁偉教授。丁偉教授在小組研討中表達他對中國貪污及偽造文化的憂慮,擔憂此文化會阻礙中國發展,而柯偉林教授回應指,一個公平制度將能有效解決問題。
回顧中國近代史,柯教授認為中國過去數十年渡過的和平時期,正是社會繁盛的基石,亦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倡議「一帶一路」印證了中國在亞洲地區的策略性融合,長遠而言,柯教授對於中國在國際的領導地位及經濟發展表示樂觀。
柯偉林教授簡歷請按此。 |
|
|
|
 |
 |
 |
柯偉林教授著力探討中國於二十一世紀在基建、企業及教育方面的發展潛力,並以一系列哈佛商學院個案作例解說。 |
|
|
 |
 |
講座以浸大常務副校長麥建成教授(左一)帶領的小組研討作結,參與研討的嘉賓包括香港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外展)高馬可教授(左二),以及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丁偉教授(右一)。 |
|
|
 |
 |
柯偉林教授(右一)重申,中國若能妥善與其他國家合作,定能於二十一世紀成為全球領袖。 |
|
|
 |
 |
講座吸引了四百位來自不同院校及專業機構的嘉賓到場,活動圓滿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