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20年8月
 
來自傳理學院的作曲家

校友梅廣釗博士專訪


校友梅廣釗博士(傳理)今年五月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第14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音樂),以表揚他在音樂上的卓越成就。梅校友言談十分謙和,他說:「獲獎不會讓我滿足於目前的工作,而是給我一個機會去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身為香港著名作曲家的梅校友, 亦是香港作曲家聯會主席,畢業於浸大傳理系,主修電影, 這與他從事的音樂事業聽起來似乎格格不入。梅校友指,入讀與大眾傳播有關的電影學系,對他作曲家之路其實大有裨益。

學無止境 融會貫通

問到梅校友當年為什麼不選擇主修音樂,他笑稱:「當時我一心想進音樂系,不過音樂系收生要求學生接受過正統音樂訓練,而我當時只是靠自學,參加歌唱比賽、和朋友自組樂隊,沒有拿到什麼證書。」雖然並非梅校友的第一志願,但修讀浸大傳理系,反而令他拓闊了學習領域,為後來的音樂事業打下了重要基礎。「浸大著重全人教育,我接觸到不同層面知識,包括宗教、哲學、人文學等等,我認為文學、藝術、音樂、歷史是相互關連,密不可分的。」梅校友的跨媒體作品「千帆並舉耀香江」、以原創音樂為主導,結合舞台藝術和實景而成。另以傳統舞獅藝術為例,他說: 「醒獅只是舞獅的其中一種形式,還有醉獅、睡獅等,鑼鼓聲亦各有不同。在了解這些人文背景後,我才能寫出舞獅的樂譜。」

打好基礎 按部就班

梅校友總結自身經驗,希望給年青校友借鏡。他認為,訂立清晰目標最為重要。只要是你喜歡做的事,你便會排除萬難、一心一意地去做。梅校友自小受到從事演藝工作的父親耳濡目染,少年時已立志走音樂路,他說:「我從浸會畢業後,有電影製作團隊向我招手,而當時我並沒有答應,反而做了數年收音師。我當時想,收音師起碼跟音樂有關,我至少可以學懂如何在現場收音、哪個位置收音較好。」無論做什麼,梅校友都沒有偏離音樂之路,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

有清晰目標之後,需要磨練基本功。「很多人打算一步登天,但其實這是行不通的,就正如學廚肯定要從洗碗、切菜開始。就算你有創意,但基本功不紮實的話,什麼也做不來。打好基礎之後,才能談創新,因為所有「創新」,其實都是從傳統裡蛻變而來。

配合時代發展

梅校友又強調,音樂並非高高在上的藝術,無論是古典音樂或是流行音樂,都要經過現實的琢磨,要配合時代的發展。事實上,不止是音樂,所有行業也是如此,例如建築設計、公關廣告等,都不能墨守成規,而要因應社會變遷而作出改變。 在梅校友的音樂事業上,父親的鼓勵對他影響最深。他指,父親從不阻止他追尋「音樂夢」。一般人都認為做音樂不能糊口,特別是作曲更難謀生。「其實事實並非如此,有很多音樂是你聽過,但卻從來不知道是從哪裡來,例如新聞報導的前奏、節目的片尾曲、電影配樂等等,這些音樂都有其社會需求。」原來,這些生活上經常被忽略的音樂,背後都是作曲家的心血。

栽培音樂人才

梅校友自言生活十分忙碌,即使是晚上躺在床上休息,腦海中仍然不斷思考手頭上的工作。但他還未言休,希望寫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下個目標是另一跨媒體匯演。另一方面,他亦熱衷於提攜後輩,特別希望增加國際間的交流,吸收不同國家的文化精粹。對於香港未來的音樂發展,梅校友期望政府可以更重視培養音樂人才,為藝術發展給予更多方面的支援。
 

校友梅廣釗博士
 
 
梅校友喜獲第14屆藝術家年獎。(Jefu Ha Studio攝)
 
 
梅校友送贈最新CD作品予校友事務處。
 
Back to The BUddy Post August 2020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20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