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HKBU   |   ENG     
2014年8月
 
香港浸會大學潘映彤校友和陳曉彤同學 (視覺藝術)
 
今期《浸大‧訊》訪問了兩位結緣於視覺藝術學院的浸大人:於2014年畢業的潘映彤校友(潘)和將於9月升讀三年級的陳曉彤同學(陳)。憑著一股對木工製作的熱誠,他們成立了石盾小木工,並勇奪首屆「創新創業獎」。

記者:你們為何會創立工作坊?

陳:我們二人在浸大視覺藝術院讀書時認識,大家都很喜歡用木去製作東西。映彤本來是個鼓手,打爵士鼓,但2011年時弄傷了腳,被逼停止。作為朋友的我便提意她打木箱鼓代替,因為打木箱鼓無需用腳。但市面上的木箱鼓一般也很昂貴,於是我們上網看了很多關於木箱鼓製作的影片,便去嘗試製作。我們真可謂「自家製」,即是在自己家裏製造,又嘈吵,又多木屑,所以家人也有些微言。近年,香港流行即興表演,所以對木箱鼓也有一定需求,於是我們也開始嘗試幫別人製造。後來,一位朋友知道我倆的夢想,便出資贊助我們創立工作室。我們在九龍灣工廠大廈租了一個300平方呎的地方,放了機器和材料後,能給我們工作的地方其實只有幾十呎。

記者:你們的工作室是怎樣經營的?

潘: 我倆在視覺藝術院讀書時,曾修讀雕塑課程,對理論有基本認識。但那時真正運用機器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們是在開創工作坊後才親力親為,一步步學習。我們的工作坊會替客人度身訂造獨特的木箱鼓和其他木製手工或用品,如鼓背開口的地方可以是不同形狀,也有客人要求造一個木背包給他上課用。我們又嘗試過為客人將木製子母床變成單人床。總之,只要我們能做到的,我們都會盡力做,因為我們希望為客人製造獨一無二,在其他地方買不到的用品。為了維持成本,我們也開辦小班的單次木工工作坊,有時也會到不同地點如銅鑼灣地帶擺設擋攤。

記者:可否簡介一下「創新創業獎」及談談你們的得獎感受?

陳: 此獎項是由劉鐵成太平紳士貿贊助,啟德視覺藝術院視覺藝術研究與發展中心主辦的,旨在鼓勵視覺藝術院的同學和校友將創作意念轉化為有潛力的生意。能獲此獎,我們十分高興,也很感謝劉先生對年輕人的鼓勵。我們會用獎金去為工作室註冊,買保險和擴充業務,我們會繼續努力。

記者:在香港,以藝術作為職業是否很困難?

潘:是的,因為香港人多地少,租金貴。藝術工作者其實很需要私人空間。但因為租金問題,藝術工作者往往要合資租用工作室。試問要十個人一起,又怎可能有空間創作呢?

記者:工作室在製造作品時要注意甚麼?

陳:香港一般的居住環境都比較狹小,所以客人要求產品又要實用,又要好玩,又不能太大。以木箱鼓為例,我們也要製作迷你版。還有,香港的木料選擇較少,如我們想用漂流木做東西,但香港根本沒有本土漂流木。

記者:有其他有趣經驗跟讀者分享嗎?

潘:當我們兩個女孩告訴人們我們是做木工時,他們都很驚訝,因為大部份人都覺得木工是男人做的。最初我們到五金舖買木板和零件時,店主或店員都以為我們在玩耍,不理會我們。後來,我們做了準備功夫,能流暢地說出我們想要的東西,如「我要兩塊六分木板…」,店東才招呼我們。現在我們去購買材料時也容易得多。

受訪者檔案:
潘映彤校友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畢業生。陳曉彤為視覺藝術院二年級學生。二人於2013年11月開創石盾小木工,並榮獲首屆「創新創業獎」。
視覺藝術學院畢業的潘映彤校友(右)和二年級的陳曉彤同學奪得首屆「創新創業獎」
 
 
石盾小木工替客人度身訂造獨特的木箱鼓
 
 
為客人將木製子母床變成單人床(圖三及圖四)
 
 
石盾小木工亦設計和創作很多木製玩具
 
Back to the Buddy Post August 2014

主頁  |  香港浸會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電子通訊  |  支持浸大  |  更新個人資料  |  聯絡我們  |  訂閱  |  取消訂閱
與母校保持緊密連繫,立即讚好 「浸大校友」專頁
如欲暫停收取香港浸會大學校友事務處的電郵訊息,敬請電郵至 alumni@hkbu.edu.hk.
© 2014 香港浸會大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