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黃金時代

社會科學院院長黎永亮教授專訪
社會科學院院長暨社會工作學講座教授黎永亮教授於2020年9月履新。黎教授在加入浸大前,曾於加拿大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的社會工作學院任副院長及負責研究工作,亦曾於香港理工大學的應用社會科學系擔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今年適逢浸大社會科學院的金禧院慶,身為社會工作、社會福利及老齡學專家的黎院長,期望藉著金禧院慶的活動,除帶領社會科學院致力鞏固各學系的科研發展及獨特性,更積極推動學系及跨學院間的教學及研究發展,加強互相協作,為浸大社會科學院構建黃金時代,使學院在教學與科研兩方面皆更上一層樓。
重視人才栽培
黎教授在投身大學的教研工作前,曾於社會福利署擔當社工。從那時開始,教授已知悉在社工行業上應以人為本,並關注受眾的需要。加入浸大後,黎教授感受到浸大彷如一個大家庭,不同崗位的員工均能和睦共事,對此氛圍印象特別深刻。身為社會科學院院長,黎教授首先的工作是著力提升院內的學術及研究水平。為此,他與院內七個學系的不同教研人員會面,了解同事的需要,從而提供適當的教學支援,並優化院內的資源分配,謀求爭取更多研究款項以支持同事的科研發展。他又特別希望促進院內新加入的學者,訂下清晰的個別工作期望及指標,以協助他們盡快於崗位上發揮所長。
從社會出發,向全球化邁進
黎教授曾在海外及本地的大學工作三十載。他認為浸大的社會科學院已擁有一定的優勢,並能在此良好的基礎上,將院內多項科研項目,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推上高峰。他說:「浸大的社科院提供較多知識型的課程,並秉承大學的「全人教育」理念,強調同學的個人及才智發展,亦促進同學的專業及全球化社會知識,培養國際視野,讓同學可以靈活運用知識,無論於公營或私營機構工作,都能一展所長。」面對近年報讀大學的人數下降,黎教授表示需要突出院系的獨特性,以加強競爭力,並將學術推廣至大眾層面,令社會科學與日常生活接軌。例如浸大的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的課程,將日常的體能訓練推廣至社會各階層,以促進全民健康,與其他院校的體育課程比較注重專業培訓的性質不同,課程宗旨更貼近社會大眾。又如院內歷史系善用電子數碼模式以展視歷史的進程,將沈悶刻板的歷史資料,以活潑生動的形式與學生及公眾互動分享,同時亦將歷史的教研項目予以電子化及普及化。
邁向黃金時代
浸大社會科學院成立於1971年,多年來不斷茁壯成長,至今轄下共有七個學系,包括教育學系、地理系、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歷史系、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社會工作系、以及社會學系,並設研究和服務中心共17所。社會科學院踏入50周年院慶之際,黎教授表示學院會一如既往,堅守其使命,將社會科學教研項目,融匯於社會,把學術的成就提升至卓越的層面。教學方面,他鼓勵教研人員活用創新教學模式,將科技融入教學當中,從而增加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科研方面,社科院積極推動主要的研究優勢範疇,進行跨學科 (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 的研究工作,包括「智慧型社會 (Smart Societies)」、「人口與社會福祉(Populations and Well-being)」及 「學習實踐與管治 (Learning, Praxis and Governance)」,務求在研究領域上與時並進。同時,黎教授亦將借機社會科學院金禧院慶這個珍貴時刻,邀請校友重臨母校,見證母校的蛻變及穏步前進,感受及承傳浸大的多元文化及緊貼社會的特色;並藉著他們的親身體驗,擔當宣傳大使,向社會大眾介紹及推廣浸大。
緊貼社會,引起共鳴
談及黎教授閒時的嗜好,他笑說:「我主要的時間都投放於教研工作上,沒有特別的嗜好。以前喜歡在飛機上觀看電影,透過電影不但可感受到演員付出的努力,還能看到現實的寫照;欣賞電影除了能舒緩生活的壓力,電影中某些情節,更可使我日後面對類似的情況時,有全新的領悟。」黎教授認為,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容易引起觀眾共鳴,而社會科學的研習,亦有異曲同工之妙。黎教授將致力引領浸大的社會科學院,關注社會需要,驅動相關教學及研究的發展,鼓勵院內全體員生及校友邁向成功之道,為建設更美好的社會作出貢獻。
|
|
|
|
 |
 |
 |
今年適逢金禧院慶,社會科學院院長黎永亮教授期望帶領社會科學院於教學及研究方面均更上一層樓。 |
|
|
 |
 |
黎永亮教授致力引領社會科學院,推進有關教學及研究的發展,關注社會需要,為建設更美好的社會作出貢獻。 |
|
|
 |
 |
適逢社會科學院金禧院慶,學院宣佈成立社會科學院學生發展基金,基金獲得校友的熱心支持,藉此進一步加強支持學生發展。 如欲了解社會科學院學生發展基金的詳情,請按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