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否想過一位香港的中文老師會轉型成為一位美國的工程師? 他是如何面對改變及走出舒適區? 當中所付出的勇氣和努力又有多大? 校友梁繼聖(中國語言文學)的故事希望可以為正在面對事業轉變的校友們帶來一些啟發。
年輕時的教師夢
梁校友一直對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和華夏文化十分著迷,在求學時立志成為一位中文老師。同時,他亦希望在基督教背景的專上院校就讀,因此選擇了香港浸會書院(香港浸會大學前身)修讀中國語言文學。
就讀浸會書院的四年間,梁校友對中國文化和文學有更深入認識。1972年畢業後隨即加入香港鄧鏡波書院擔任老師,任教中文和中國歷史科,實現了他的教師夢。當梁校友和家人決定於1977年夏季移民到美國加州時,他意識到有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事業方向,皆因矽谷是高科技企業雲集的地方,要在當地獲得更多的機會,他必須要發展另一番事業。梁校友經過深思熟慮,憑著對電子工程的興趣和認識,決定向工程師之路進發。
開展事業新方向
在加州開展新生活的初期,梁校友要面對不少難題和挑戰,他解釋:「生活上有很多問題要處理,包括找尋適合的工作及應付經濟上的壓力。幸好在矽谷的企業對工程師的需求很大,不久我在聖荷西找到一份工作,同時亦一邊修讀有關電子工程的課程,大大幫助我日後事業的轉向。」被問到如何克服困難時,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梁校友亦不忘孫中山先生對他的啟發:「我們在生活上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或挫折,孫中山先生堅強的意志令我明白到堅持和永不放棄的重要。此外,我的宗教信仰亦教曉我要凡事依靠神。當我感到沮喪無力時,神必會安慰我,祂加給我力量並引領我繼續前行。」
梁校友曾在當地不同的企業工作,包括Narda Microwave Inc.、Harris Microwave Semiconductors、Fujitsu America,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寶貴的實戰經驗,為往後的事業發展建立良好的基礎。梁校友於2008年1月加入了全球知名的蘋果公司成為Wireless Design Engineering 的 Lab Manager,據他所知,當時RF Design Engineer的基本入職要求是持有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及擁有三年或以上的工作經驗,而大多數同事都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梁校友細述:「我任職的部門有超過120位工程師,專責radio frequency、藍芽技術,以及為iPhone、iPad、AirPod和MacBook等產品的Wi-Fi部件設計及研究工作。而我的主要職責是為實驗室的團隊採購設備並維持足夠的需要,透過與工程師及專業的技術人員合作,我們希望盡力提高產品的質素。 」
在世界知名的科技巨頭任職逾十年,梁校友必定對公司的管治理念和文化有一番獨特的體會。他認為蘋果公司能夠成為世界上成功的企業是基於多項因素:「公司的團隊非常重視創新、人才、使命感、創造力和資源運用。然而我認為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的靈魂人物 ─ 創辦人之一的史蒂夫.喬布斯 (Steve Jobs)。他是一位非常有遠見的領袖,他把公司生產的每一件產品都視為藝術品,講求設計的簡潔優雅及方便用戶操作。」
喜見母校蓬勃發展
梁校友近日與家人返港並特意回到浸大,由校友事務處同事接待參觀校園。梁校友喜見母校近年成立了多個學院及學系,培育出大量人才,貢獻社會,為母校的蓬勃發展和成就感到驕傲。最後,梁校友寄語浸大校友及同學,要認清問題的核心,制定清晰的目標並認真處理,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
|
|
|
 |
 |
 |
梁校友獲蘋果公司頒發十年服務獎。 |
|
|
 |
 |
攝於加州古柏天奴市的蘋果公司總部。 |
|
|
 |
 |
梁校友與夫人合照。 |
|
|
 |
 |
梁校友與家人參觀Apple Park訪客中心。 |
|
|
 |
 |
梁校友的畢業照。 |
|
|
 |
 |
梁校友在1972年與中學同學合照。 |
|
|
 |
 |
梁校友與同學在浸會書院的草坪上合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