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智・匯
以無限為有限
校友利哲宏博士專訪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校友利哲宏博士 (教育— 英語教育) 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曾於中學時期贏得校草選舉冠軍的利校友,有感非華裔的身份會局限他在娛樂圈的發展,他希望憑實力證明自己,於是發奮圖強,一鼓作氣完成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以至教育博士的課程,現於羅定邦中學出任副校長一職。他期望自身的經歷能啟發少數族裔衝破框架的鬥心。
突破無形限制
利校友表示儘管種族歧視於本地並不普遍,對少數族裔的定型卻頗根深柢固,是一種無形的限制,他坦言:「我出身於基層家庭,加上少數族裔的身份,小時候不敢抱有成為專業人士的夢想。」取得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後,利校友於一家日式超市工作,剛巧當時他中學的母校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的副校長邀請他回母校出任教職,利校友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便放膽一試。憑藉對教育工作的熱誠及感染力,他成功通過面試,投身教育界。利校友珍惜突如其來的機會,為了成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他於教學同期的八年間一氣呵成完成由教育文憑以至教育博士的課程,意志非凡。
少數的選擇
修畢教育文憑後,利校友積極加強教育的專業知識,豐富閱歷,他選擇於浸大修讀教育碩士課程。回想短短的兩年,利校友分享道:「當時每星期有三天放工後便要趕往大學校園上課,加上功課、小組報告、測驗及考試,在浸大的學習十分充實,增進了我的教育知識。」利校友對自己要求甚高,為了爭取佳績,他選擇向難度挑戰,他說:「當時班上98位同學中大部份均選擇了項目報告為畢業功課,只有3位選擇了論文,我是其中之一。為了取得好成績,我特意開創原創的主題,就是比較及分析少數族裔參與香港中學會考 (HKCEE) 及國際中學教育普通證書 (IGCSE) 的中國語文考試卷,希望藉此喚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其後,他的教育博士論文繼續圍繞有關主题進行研究;現時,利校友出任多項公職,包括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青年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族裔共融聯會秘書長等,為少數族裔於本地教育所面對的困難發聲。
敢於向難度挑戰
利校友於中學的母校任職達十七年之久,當時他已獲得校長資格認證,但他毅然勇闖主流學校作育英才,向難度挑戰。他闡釋:「我希望可以消除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標籤,少數族裔一樣可以融入主流社會,擔當要職。」 利校友於2020年加入羅定邦中學,擔任副校長。在他的字典裡,教育著重教「人」甚於課程,他強調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至為重要。他喜歡帶領學生籌辦活動,以訓練他們全方位的能力,包活動策劃、創意、溝通、與他人協調及解難等。最近,利校友指導學生於校內舉辦宣揚「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的攤位遊戲,教導學生尊重及包容不同種族的價值之餘,亦鍛鍊他們上述的技能。他更利用輕鬆有趣的手法來演繹嚴肅的主題,將上述日子包裝為 “HOT DOG Day”,象徵從這一代消除歧視 (Hit out the discrimination of our generation)。
利校友享受現時的工作給予他發揮空間,他不僅要教授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亦要負責促進學生成長的工作,加上財政及行政工作等,他表示每天都充滿挑戰。談及與同事的相處,他說:「由於我理解本地的文化,因此與同事們沒有隔閡,而且身為上級,我會即時給予回饋,協助他們解決疑難。」他也在學生心中建立了權威的形象,他笑說:「即使我只是站著,一言不發,他們已懂得肅靜起來。」
不為自己設限
對學生而言,利校友是一位嚴師;然而,對兒子來說,他可說是亦師亦友。利校友分享與兒子的相處之道:「我著重培育他正確的價值觀多於學習成績,我希望讓他選擇自己的道路,活出豐盛自主的人生。」利校友亦將此信念推展至教育工作,他寄語有興趣投身教育事業的年青校友:「教育的使命是賦予年青人自主能力,引領他們覓得合適的路向發展,發揮潛能,從而獲得成就感。因此,有顆作育英才的心是最重要,並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各方的壓力,包括學校、家長及學生,無畏無懼,全身投入。」最後,利校友引用偶像李小龍先生的功夫哲學:「以無限為有限」,勉勵年青人不應為自己設框架,局限自己的發展。他盼望能夠培養他們的正向思維,無論順境或逆境都能自處,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