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讯》- 香港浸会大学校友事务处

2025年3月
过往期数: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6
9
12
3
前往

才智・汇

塑造商學教育的未來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晗教授專訪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晗教授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一向致力於全人教育,全球僅1%的工商管理學院同時擁有三大領先國際認證機構,包括AACSB、AMBA和EQUIS的三重認證,浸大工商管理學院為其中之一,也是香港唯一獲得三重認證的工商管理學院。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晗教授於2025年1月1日履新,張教授在中國內地、美國及香港的院校擁有豐富經驗,他與我們分享了推動學院發展的見解,以及他從職業生涯和生活中獲得的智慧。

培育未來棟樑

張教授有著廣闊的國際視野,並對美國、中國內地及香港的高等教育了解甚深。張教授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取得資訊系統博士學位,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並在德州農工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在加入浸大之前,張教授曾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舍勒商學院擔任史蒂文 · A · 丹寧科技與管理教授及信息技術管理 (ITM) 教授。他同時也擔任丹寧科技與管理 (Technology & Management) 項目的學術主任。張教授認為浸大工商管理學院有巨大的潛力,他解釋道:「我們的年輕學者比例相對較大。年輕學者在探索知識方面充滿熱情,而他們在學術之旅上,有充沛的機會成長並發揮所長。」因此,張教授視培育年輕學者為提升學術和研究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

張教授與校友事務處總監李惠儀博士 (右) 討論校友關係如何能推動學院的發展。

開辦旗艦課程  打造國際品牌

張教授強調大學位處優越的地理位置,位處大灣區能讓其與區內不同背景的學生保持緊密聯繫。他認為香港浸會大學在中國內地享負盛名,因而吸引了不少來自內地的學生,尤其是來自大灣區的學生。為了進一步吸引大量區內的學生,張教授表示學院正在探討在中國內地開辦工商管理博士課程 (DBA) 的可能性。提到如何提升學院在國際的知名度時,張教授引用了一個營銷概念:「要建立一個具影響力的品牌,一個具代表性的產品或服務尤其重要。同樣地,一個獨特且有影響力的學術課程或研究項目無疑有助於提升學院的名聲及認受性。」他續說:「我最近與傳理學院院長鍾布教授探討開設以社交媒體、人工智能及傳播作為重點的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EMBA) 課程的可能性。鑑於現時的EMBA的課程鮮有以社交媒體和人工智能作為重點,加上傳理學院的專業和聲望,我相信此課程會將成為獨一無二的旗艦課程。」

張教授認為,除了培育人才及提升學術與研究水平之外,校友社群是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張教授上任院長不久,曾出席在中國內地舉行的工商管理碩士 (MBA) 校友活動,並對他所認識的年輕及富朝氣的校友留下深刻印象,認為他們具有巨大潛力,能協助學院進一步發展。他指出:「校友是學院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我們都很珍惜與他們的關係,他們可以以不同方式為學院作出貢獻,例如校友可以推薦親友和同事報讀浸大的MBA課程、指導學生,或提供就業和實習機會。他們還可以運用自己的人脈為大學開拓合適的參與和合作機會。」

張教授分享他從職業生涯和生活中獲得的智慧。

從挑戰中累積智慧

作為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教授雖然目前投放較多時間在行政工作上,但他對知識的追尋從未止息,仍然醉心研究。張教授分享關於有效管理的哲學,表示:「我需要對學院的運作和發展有透徹的了解,但我不可能每個細項都親自去處理,這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會將工作委派給學院的同事,並肯定他們作出的貢獻和激勵他們。這樣對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十分重要。」

張教授是信息系統領域上的國際知名學者,他曾擔任多個頂尖期刊的資深編輯,現為著名期刊Information & Management 的主編。於2007年,為了促進內地與海外學者在資訊系統與管理領域的交流,張教授聯合創辦了信息管理中國夏季研討會 (China Summer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雖然張教授在頂尖期刊上發表了大量論文並獲得了多項著名研究獎項,但他的研究生涯並非一帆風順。早年,張教授在美國參與的一個研究項目時,負責收集數據進行分析,由於數據的廣泛性及複雜性,收集過程比預期更繁瑣及耗時。最後,張教授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在花了兩年時間收集數據後,要求停止這個研究項目。雖然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但張教授依然保持積極的心態。他說:「從失敗中學習非常重要。」透過這次經驗,張教授學懂了在開展項目之前評估投入及產出比例的重要性,而他在以後的工作中亦一直堅持應用此原則。

努力不懈,必有回報

張教授是一位備受讚譽的學者,曾發表不少論文,並榮獲多個研究獎項。最近,他更在工商管理學院擔當領導角色 。他的成就源於一個基本原則:「踏踏實實做人, 勤勤懇懇做事,努力工作終會有回報。」他堅信努力不懈終能贏得認可。在談及身處人工智能時代應如何應對時,張教授寄語學生和年輕校友:「終身學習至關重要,因此年輕人應該要培養好奇心和持續進步的心態。」在一個日益被人工智能塑造的世界中,張教授強調人們在提高生產力和效率的同時,必須有道德地使用人工智能。畢竟,認真和耐心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張教授認為校友是學院的重要資源,因此十分珍惜與他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