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智・汇
未來電影接班人
電影《金都》及《填詞L》導演黃綺琳校友專訪
黃綺琳校友 (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 憑藉其初次執導的電影《金都》,在2020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榮獲「新晉導演」獎。四年後,黃校友再次憑為其執導的電影《填詞L》中親自填詞的主題曲勇奪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這兩項殊榮無疑是對黃校友在電影之路上的重大肯定,她與我們分享她在走進電影世界的心路歷程及願景。
孕育電影人才
浸大電影學院在業界享負盛名,吸引有志投身電影行業的學生慕名報讀,黃校友便是其中之一。她在其他大學修讀學士學位課程時發現對影視工作產生興趣,決定畢業後便報讀浸大的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碩士課程 (MFA) 。在浸大學習期間,她意識到身為導演應該要身體力行,親身參與日常各項的製作工作,而不是單憑理論製作,讓她體會到實踐的重要性。此外,黃校友於浸大結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伙伴,她表示:「讀書時經常與同學們交流合作,畢業後依然保持友好關係,並爭取合作機會,例如《金都》和《填詞L》的副導演都是我在浸大的同學。」
除了提供實用的電影知識及人脈,浸大更促成黃校友的導演夢。她執導的首部電影《金都》便是在電影學院的協助下,入圍香港電影發展局主辦的第四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並在「大專組」勝出,從而獲得電影發展基金撥款資助拍攝其首部電影。另外,電影《填詞L》的初版電子書原著《我很想成為專業填詞人》也是受到當時的導師盧偉力博士的鼓勵而出版。黃校友分享正因浸大為努力追求夢想的學生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專業的指導以及充分的支持,為學生構建了可以發光發亮的舞台,而她亦懂得把握難能可貴的機會,讓她開拓了多姿多彩的電影之路。
期待挑戰,轉危為機
疫情期間,不少電影製作公司都對投資電影持保留態度。黃校友卻選擇與監製黃鐦先生自資,拍攝電影《填詞L》。黃校友分享在電影製作期間難免會面臨不同的難題,但這些挑戰反而激發了她和製作團隊轉危為機的能力。她笑言:「每次的挑戰都觸發我的團隊尋求到更好的處理方法,從而呈現出更理想的效果,因此我會期待遇到怎樣的挑戰,如果有一天的拍攝沒有遇到困難,反而覺得不習慣。」
在工作上,黃校友透過電影獲得業界的認同;在個人成長方面,她認為編劇及導演的工作也促進她的成長。她坦言:「電影改變了我原本內向、不愛與人交流的性格,讓我對周圍的事物變得好奇。透過對世界的好奇、細味生活點滴或與朋友的相處,不但令我在填詞、編劇及導演工作上獲得更多靈感,也令我的生活變得有趣味。」通過電影製作,她學會了透過創作來表達對世界的觀察和情感,而不是只顧追求他人的認可。
薪火相傳
黃校友於電影圈初露光芒,《金都》及《填詞L》的成功並未使她自滿,她即將迎接下一項挑戰。她透露將會透過香港特區政府撥出的電影發展基金所推動的五項措施其中一項「薪火相傳計劃」,與著名電影導演張婉婷女士合作拍攝電影。黃校友表示:「其實我在修讀MFA第二年時已在一個課程中曾經獲得張導演的指導,沒想到現在張導演仍記得我當時提交的功課,對我留下印象,促成了今次的合作。」她對這次能夠直接向殿堂級的前輩學習,感到十分興奮,並透露目前仍處於創作及籌備階段,預計電影於明年初開拍。
不需設立到達限期
現時人工智能 (AI) 不論在工作及生活上都漸趨普及,黃校友指出AI的應用在電影製作中有其利弊。她強調說:「雖然AI可以幫助製作團隊節省一些重複性的工作,但它僅是輔助作用。電影創作是為了表達人的思想及情感,這是AI無法完全取代的。」電影創作仍然是人類情感和創意的結晶,而AI目前尚未達到這一層次。
黃校友勉勵有意投身影視行業的年輕校友要突顯自身的價值,並寄語他們:「不要被他人的意見影響,遵循自己的興趣及想法,堅定地走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以黃校友為例,儘管黃校友於電影方面略有所成,她仍沒有放棄她的填詞夢,為自己執導的電影歌曲執筆填詞,想不到會使她獲得為歌手鄭秀文的歌曲《盲盒》填詞的機會,令她喜出望外。最後,她引用歌曲《盲盒》的一句歌詞:「不需要設立到達限期 請優雅 嬉戲」,藉以勉勵大家不要顧慮時限,應全力嘗試追夢,並享受當中的過程,不留遺憾。